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石明章等:宜都市蔬菜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

[ 作者:石明章?馮發德?王本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5 錄入:19 ]

蔬菜是我市人民的主要副食品。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因此,蔬菜生產是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市各級政府為確保城鄉人民的生活質量,確保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切實實地抓好蔬菜生產十分重要。

一、生產現狀

1、生產規模適度,面積相對穩定。近幾年隨著農民生產自主權得到尊重,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市蔬菜產業得到了一定發展,蔬菜面積相對穩定在7萬畝左右,總產為14萬噸左右。今年全市蔬菜面積為7.1萬畝,總產預計15萬噸,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約為750斤,已超過了糧食人均占有量。

2、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目前全市蔬菜生產初步形成兩大板塊,即沿江商品蔬菜生產區和山區延季商品蔬菜生產區。

(1)沿江商品蔬菜生產區主要包括陸城三江大棚蔬菜專業村、陸城太堡湖、驛馬沖、尾筆、紅花套鎮楊家畈村、高壩洲灣市村等桔園間作生產區;枝城鎮龍王臺村、洋溪村農戶分散種植區。

到2016年,沿江商品蔬菜生產區面積約3000畝(其中大棚實際面積約400畝),總產1萬噸左右,商品凈菜約8000噸。

(2)山區延季蔬菜生產區主要分布在潘家灣鄉的梁山村、潘灣村以及聶河鎮白家淌村,面積約1000畝,總產1500噸,商品凈菜約1000噸,主要產品為辣椒和豆類以及少量特菜。

3、蔬菜種植水平不斷提高。隨著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的推進,我市蔬菜科技培訓工作全面進行,全市蔬菜種植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尤其是專業蔬菜種植村蔬菜種植的科技含量增高,主要表現在應用蔬菜最新科技果、推進蔬菜無公害化生產,提高蔬菜生產質量和品質等方面。

4、產后傳統加工仍在進行。到2016年,全市蔬菜加工雖然沒有較大的龍頭企業,但小型加工企業、小作坊式的家庭小型蔬菜產品加工仍在進行,主要包括土老憨的野菜開發加工,聶家河部分農戶的榨菜加工、陸城太堡湖一帶的蘿卜干加工等,通過加工,帶動了當地蔬菜生產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1、蔬菜自給率低。導致全市蔬菜價格偏高且不穩定。目前全市商品蔬菜生產總量約為1萬噸,實際凈菜約8000噸,而全市城鎮商品蔬菜消費約為18000噸,全市全年蔬菜自給率為44%,蔬菜缺口為1萬噸。由于本市蔬菜商品生產供應率低,致使外地蔬菜大量進入,因而導致了宜都菜比宜昌貴,宜昌菜比武漢貴的局面。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是全市商品蔬菜規模小;二是對商品蔬菜投資嚴重不足;三是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

2、設施農業落后。導致春菜生產嚴重不足,外地菜大量進入我市。到2016年,全市蔬菜大棚面積約400畝(主要在三江村),生產量約為1400噸,而全市春季蔬菜銷量約4500噸(不包括農村人口消費),春季蔬菜缺口為3100噸。若包括農村人口消費大約全市春菜銷量在7000噸左右,則缺口為5500噸,因此,蔬菜設施栽培應引起高度重視,刻不容緩。

3、大宗蔬菜產品過剩。茄果類品種供不應求,在大宗產品中,根菜類、白菜類在我市農村家家戶戶種植,其面積已達到3400畝,占全市蔬菜面積的48%,總產量60784噸,占全市蔬菜總產146163噸的41.6%。顯而易見存在著生產過剩現象,相比之下,全市茄果生產面積只有4749畝,占全市蔬菜面積6.6%,總產5919噸,占全市蔬菜總產4%,加之外地市場的調出,這就使茄果類蔬菜價格居高不下,產品往往供不應求。

4、蔬菜產業投資不足。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近幾年來,由于國家政策原因,對蔬菜產業投資有限,致使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蔬菜基地設施建設不足,一旦遇到較大自然災害,蔬菜生產就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失,市場價格就會引起波動。

5、科技含量較低、科學種菜水平有待提高。蔬菜生產種類繁多,受氣候因素制約程度大。全市目前除三江蔬菜專業村科技種菜水平較高外,其它地方都處于傳統種菜水平上。僅管有許多優良品種推廣,但良法跟不上種子的推廣步伐,出現了好品種沒有好收成的現象。有的地方雖然建有設施(大棚),卻未引起重視,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導致種菜效益不突出所致。

6、蔬菜流通體制不完善。一個地方蔬菜發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蔬菜流通體制的是否完善。我市除了豐店批發市場外,還缺管大批蔬菜產銷經紀人和基層專業合作組織,這是我市蔬菜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三、我市發展蔬菜的有利條件

1、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我市地處長江與清江交匯處,焦柳鐵路、318國道、鴉來線、鴉澧線、紅東線,構成了我市鐵路、公路交通的區位優勢,在4個小時內鮮菜可抵達武漢、長沙、沙市、宜昌等大中城市,在10個小時內鮮菜可運往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

2、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我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條件,全年平均氣溫16.7℃,≥10℃的積濕4700-5300℃,作物積極生長期240多天,無霜期270天左右,日照時數1738.9小時,全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mm之間。

我市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山區過渡帶,海拔50多米到900多米,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區,在平原地帶,適合各類蔬菜生產,尤其是大棚蔬菜,在丘陵地帶,特別適合糧菜型種植模式,在500-800米地帶的山區,比較適合種植延季蔬菜中的茄果類。

3、有一定的種植基礎。我市沿江地帶的農民視種植蔬菜為日常開支的錢帶子,有種植優質蔬菜的習慣,在丘陵地帶,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逐步認識到糧菜模式種植的經濟效益,瓜類—水稻,玉米—豆類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山區500-800米地帶,正在探索延季蔬菜的高效栽培技術及市場拓展。

4、部分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紅火。三江村的大棚蔬菜、梁山的延季茄子、辣椒,潘灣的菜用土豆和食用白合,王家畈的地黃瓜等產品比較受市場歡迎,也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現金收入。

四、對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建議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根據宜都建成中等城市的規劃,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必然相之配套,建議按15-20萬城市人口科學規劃基礎建議,合理布局各類蔬菜種植規模。

(1)擴大大棚早菜生產基地,確保春菜充足供應,按照15-20萬城市人口消費,我市大棚早菜必須保證有2000個標準大棚(1000畝)生產基地。目前我市現有400畝,還需新建600畝,1200個標準大棚。新建大棚早菜基地,必須具備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壤條件好的地方。根據我市地域現狀,建議在松木坪徐家灣村規劃1000畝早菜生產基地,分期建設500-800畝蔬菜大棚。

(2)加強延季蔬菜基地建設。建設延季蔬菜基地是解決我市秋季蔬菜供應的有效途徑,特別可以解決茄果類短缺的矛盾。建議在潘灣鄉梁山村、南沖村、潘家灣村建設5000-10000畝延季蔬菜基地,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茄子、蘿卜等市場暢銷品種。

2、堅持科學光菜,提高產業現代化水平。建議市政府將蔬菜列為支柱產業,加強領導和指導,市級要成立蔬菜產業管理部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有關鄉鎮要配備公益性蔬菜專業技術人員,辦好示范,提供系列服務,安排必要經費對科技人員進行新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推動蔬菜產業科技創新,充分發揮蔬菜產業農科教結合的優勢,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探索城鄉、農區和山區等不同區域蔬菜產業發展模式。

3、突出名優特新,優化種植結構,搶市場上效益。一是明確調整原則。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化配置資源為重點,本著資源條件的可行性,產銷方針的一致性,經濟效益的擇優性,產品開發科學性的原則,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就開發什么。二是要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建好商品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大戶、大村、大鄉(鎮),形成資源特點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區域化經濟格局。三是采取綜合措施創蔬菜品牌,用名牌和品牌去開拓市場,提高附加值。

4、制定支持蔬菜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建議整合農、林、水、國土、扶貧、移民、科技等方面資金對蔬菜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引導和鼓勵各商業銀行(信用社)對菜農、蔬菜龍頭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創新投融資方式,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和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積極招商引資,增加蔬菜產業投入。

5、培養一支過硬的營銷隊伍。根據全市蔬菜發展的需要,必須培養300-500名蔬菜營銷大戶,他們一是根據市場需要,選擇種植國內外最優良品種,最先進的栽培技術,起到良種良法的示范作用。二是將全市生產的高質量蔬菜銷往全國各地,可以推動全市蔬菜向更高目標發展。

6、切實加強領導。蔬菜產業的發展,必須得到各級領導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必須有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必須有一支過硬的技術推廣隊伍,必須有相應的發展政策。我們相信,在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我市蔬菜必然出現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作者單位:宜都市老科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日韩国产色色色色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肉片AⅤ视频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日本中文字幕在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