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光進等:產城融合亟需加大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 作者:張光進?趙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7 錄入:19 ]

【摘要】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是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先決條件。但目前我國公共服務供給仍存在空間失范、結構失衡和時序失調等問題。因此,必須在公共服務供給空間、供給結構和供給階段上作出合理的配置,以實現產城融合中公共服務與產業發展、城市功能提升相匹配。

【關鍵詞】產城融合 公共服務 供給

產城融合是我國在面對城市發展空間拓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雙重壓力下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在產城融合發展中,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是重要支撐條件。因此,實現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對推動區域產城融合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產城融合視角下我國公共服務需要滿足哪些“匹配”

在產城融合的視角下,要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應滿足以下三個“匹配”。一是公共服務供給數量的匹配。作為產業融合的區域,不但應具備生產性的功能、生活性的功能,還需要具備休閑娛樂、生態等方面的功能,這些功能在產城融合區域范圍內必須協調,因此公共服務供給的數量必須實現匹配。

二是公共服務供給結構的匹配。隨著產城融合區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空間結構不斷優化,以及就業人群不斷多元化、消費級別不斷提高,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調整。因此,公共服務的供給應與產城融合區內的各類結構相吻合。

三是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匹配。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匹配,就是要使公共服務供給能夠保證生產生活等方面需求。

我國公共服務供給存在著空間上失范、結構上失衡、時序上失調等問題

公共服務供給在空間上失范。在產城融合的演進過程中,我國公共服務供給在空間上表現出一定的失范,從而導致了配置的“空勢”。這一點在我國的很多產業園區中較為突出。不同的產業園區,由于其區位交通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差異化,在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也應有差別化對待,合理配置的公共服務供給,才能為園區帶來合理的效益。但是,我國許多地方政府在產城融合方面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公共服務供給出現“空勢”。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先前并沒有充分了解老舊城區公共服務資源的儲備情況和城鎮經濟發展現狀,刻板式地將產城融合理念用于當地園區,從而在產城融合推進中造成了大量的“空城”現象。還有一些近郊型的產業園區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規劃產業園區未來發展藍圖時在產業發展導向和空間布局方面考慮不夠,對公共配套的投入不足,導致產業園區的公共服務過度依賴中心城區,進而造成了居民工作居住分割。造成了資源的過度浪費、產業與城市功能的不協調、公共服務無法合理配置。另外,還有一些政府在當地不同產業園區之間往往實行趨同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未充分考慮不同園區之間的差異化特征和相互聯動性,從而造成了公共服務的錯配,導致公共服務供求失衡。

公共服務供給在結構上失衡。從我國產業園區的演進來看,改革開放初期大多都是農業園區、工業園區等傳統型園區,而當前已演化為以主導行業為特色的特色園區,也衍生出了諸如智慧城、大學城、健康城等現代化的特色城市。而在這些日益多元的產業園區之中,它們所需的公共服務供給和配置內容也存在差別。一是在以農業園區或工業園區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園區中,由于園區發展的思維已固化,所以公共服務供給明顯缺乏新穎性,服務更新較為滯后,老舊的服務過剩,而新型的服務卻跟不上,即使供給了也不能有效配置。二是以特色產業作為主導而發展的特色產業園區,在實際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工作人員不了解園區基本情況,從而導致公共服務配置類型過于趨同。三是在一些新興的產業園區,許多政府習慣于通過資本、技術、勞動力對稱配置來推進產城融合,這就難免會造成某些公共服務的過度集聚,從而產生資源浪費。

公共服務供給在時序上失調。產城融合是一個有時序性的動態化推進過程。產業與城市在產城融合過程中本身也在發展,兩者之間的融合實際就是通過反復打破原有均衡而重構新均衡。所以,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也應該注重產城融合的時序性。第一,在起步階段,產業園區往往會處于“孤島”型發展,重點在于產業發展和資本積累,所以公共服務常常只提供給小型的平臺或設施,而缺乏居住生活方面的公共服務,因而并沒有“城”的概念。第二,在快速發展階段,雖然產業園區的功能不斷豐富,生產性的公共服務供給明顯提高,但是生活性的公共服務也往往不能跟上,很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都是先上車再補票,這便造成產業與城市的分離。第三,在成熟階段,一些園區即便公共服務配套較為齊全,但也正因為園區成熟和功能復雜化,所以面臨著有效分配困難、高效利用乏力等問題。

在公共服務供給的空間層次上,應注重空間資源要素的匹配性

現今,我國許多城市或功能區產城融合中的公共服務供給失范,已不僅僅局限在表面的功能不到位、勞動者職住分離等問題,更多的是在不同區位、不同空間層次上的公共服務配置失衡。因此,必須放到全局性的視野推進產城融合,應注重空間資源要素的匹配性,形成公共服務供給多元的空間形態。

第一,各地政府要準確把握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產業基礎,深入研究產業的發展潛力,注重產業園區等功能區在產城融合過程中與周邊融合區域在自然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市政配套等方面合理配置和共享,確保公共服務在數量、質量上合理配置,切不可機械式套用其他園區的經驗。第二,各個園區應充分依托自身特色,根據離城中心的距離,量身配置公共服務。第三,園區內部應根據功能定位、消費需求進行差異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減少公共資源浪費,實現公共服務供給的效益最優。

在公共服務供給的結構上,應協調服務功能的差別化配置

我國的產業園區種類較多,有傳統的工業園區、國家經濟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園區、省際產業轉移示范區、臨空臨港經濟示范區等,不同園區對產城融合中的公共服務需求也存在差異。所以,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要根據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社會環境等情況進行服務類型的優化配置,切不可一刀切。傳統型的園區功能更加單一化,而生產性服務配置較為完善,因此要注重各類生活性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逐步消除產城分離。新興產業園區以及特色產業園等由于都是相對新興的產業園區,目前在公共服務配置上已經重視各類服務要素投入,因此要根據園區服務業態的培育,差異化配置公共服務,避免園區內不同功能享受的公共服務趨同。同時,要注重擴大技術和人力資本,提高生產和生活性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

在公共服務供給的時序性上,應充分考慮產城融合的階段性

公共服務雖然是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素,但若利用不當,有時可能成為產城融合的門檻性要素。所以,在公共服務供給上,要充分遵循產城融合的發展規律,服務于各園區產城融合的發展階段和未來需求,不能過分追求產業發展而弱化城市功能,也不能過分追求公共服務的大規模、高能級供給,更不能不按照產城融合階段而盲目進行趕超式供給。科學的途徑應該是根據不同的產城融合階段,分時序供給和配置公共服務。如起步階段的園區,應更加注重生產性公共服務供給,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通過產業提升來集聚人才。而對快速發展的園區,應按照城市級別的公共服務進行配置,強化教育、醫療等各方面服務供給,提升園區公共服務的多元性。

(作者分別為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唐曉宏:《上海產業園區產城融合發展路徑研究》,《宏觀經濟管理》,2014年第9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2017-03-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偷加乱码 | 新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精品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第二页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