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
【目的】了解我國南北典型地區農村飲用水中農藥殘留的現狀與差異?!痉椒ā坑?014年的農藥噴撒高峰期(4—8月),對北方A省和南方B省9個市(縣、區)的農村飲用水中6種農藥(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多菌靈)殘留進行檢測?!窘Y果】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和多菌靈在A省均有檢出,檢出率分別為98.2%,46.4%,95.5%,83.6%,20.9%,0.9%;B省僅檢出乙草胺、莠去津和多菌靈,檢出率分別為1.8%,3.5%,45.6%。A省水樣中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的檢出率遠高于B省,而B省水樣中多菌靈的檢出率高于A省。水中農藥的檢出率總體上都隨著施藥點距離的增加而降低。這6種農藥中,僅敵敵畏出現超標,且超標水樣分布在A省的一縣和一市,超標率分別為5.71%和43.75%?!窘Y論】在施藥期間,A省和B省某些農村飲用水中存在農藥殘留,且A省部分地區存在敵敵畏超標現象。
農藥污染是目前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農藥在人體內富集,可以引起神經系統疾病,誘發腎癌和急性白血病。飲用水是農藥殘留進入人體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人們一般都直接汲取淺井水作為飲用水源。隨著農業的發展,農藥的使用也更為廣泛,飲用水農藥污染風險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農藥污染飲用水的研究已有諸多報道,例如,徐昕等在巖溶區水體中均檢出有機氯農藥,濃度范圍32.13~319.53ng/L;劉玉波等對烏江流域中、上游水體中有機氯農藥殘留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有機氯農藥均有不同程度地檢出,其中,六六六、滴滴涕類的檢出率分別為90.7%,46.9%;Byer等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地表水中莠去津和異丙甲草胺隨空間和季節的變化,結果表明,莠去津和異丙甲草胺的濃度范圍分別為<0.1~3.91和<0.1~1.83μg/L,初夏農田水樣中的農藥檢出濃度最高。目前,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區,而對于不同地區農藥污染飲用水的調查與比較研究卻鮮見報道。筆者于2014年,選擇我國南、北方典型省份(A、B?。檠芯繀^域,針對使用量較大的6種農藥(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和多菌靈),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淺井水(7.5~80m)水樣進行檢測,以了解典型地區農村飲用水中農藥殘留現狀與差異,為各地區因地制宜地治理水體污染以及為我國將來可能將常用農藥乙草胺、丁草胺和多菌靈等列入飲用水衛生指標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采樣點的選擇
在北方A省選擇農村飲用井水水樣110件,其中,C縣、D縣、E市和F市的水樣數分別為11、35、32、32件。
在南方B省選擇農村飲用井水水樣57件,其中,G縣、H市、I縣、J縣和K區的水樣數分別為12、7、5、15、18件。
1.2 水樣的采集、保存、運輸和檢測
于2014年的農藥噴撒高峰期(4—8月),參照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水樣的采集、保存、運輸和檢測,采用AcquityUPLCXEVOTQ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Waters公司)測定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和多菌靈的濃度,檢出限分別為0.007、0.005、0.010、0.020、0.002、0.001μg/L。
1.3 評價標準
毒死蜱、敵敵畏和莠去津為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的檢測項目,其限值分別為30、1、2μg/L;美國EPA飲用水標準規定甲草胺的限值為2μg/L,由于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在功能和結構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本研究參考甲草胺的限值來評價乙草胺和丁草胺;僅對多菌靈殘留水平進行分析,不作評價。
1.4 質量控制
采用儀器空白、試劑空白、空白加標、平行樣測定進行質量控制。檢測實驗室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并定期參加實驗室間比對。6種農藥的平均回收率為85.0%~100.0%,相對標準偏差為1.5%~4.7%。
2 結果
2.1 農村飲用水中農藥的殘留水平
在A省的110件水樣中,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和多菌靈均有檢出,毒死蜱、乙草胺、丁草胺的檢出率均>83%。見表1。
A省水樣中毒死蜱、敵敵畏、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的檢出率遠高于B省,而B省水樣中多菌靈的檢出率高于A省。
2.2 不同地區農村飲用水中農藥的殘留水平
A省C縣、D縣、E市、F市的水樣中均檢出毒死蜱、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且毒死蜱、乙草胺、丁草胺的檢出率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51.4%~100.0%);敵敵畏在除C縣外的其余3個城市均有檢出,而多菌靈僅在D縣的1件水樣中檢出。見表3。
A省水樣中毒死蜱、乙草胺和丁草胺在施藥點不同距離的5個區域均可以檢出,且檢出率均>64%。敵敵畏和莠去津在距離施藥點≤1000m以內有檢出。而多菌靈僅在距離施藥點>200~≤500m內有檢出。
B省乙草胺、莠去津僅在距離施藥點≤10m的水樣(39件)中分別檢出1、2件,多菌靈在距離施藥點≤10m和>10~≤200m水樣的檢出率分別為56.4%(2/39)和26.7%(4/15)。
無論是A省還是B省,水中農藥的檢出率大體都呈現輻射分布的特點,即隨著距施藥點距離的增加,飲用水中農藥的檢出率逐漸降低。
2.4 水中農藥的超標情況
這6種農藥中,僅敵敵畏出現超標,且超標水樣分布在A省的D縣和E市,超標率分別為5.71%(2/35)和43.75%(14/32)
3 討論
毒死蜱和敵敵畏是常用的有機磷殺蟲劑,A省這兩種農藥的檢出率均較高,而B省對這兩種農藥卻沒有檢出,分析原因可能是A省地處東北地區溫度較低,而B省地處西南地區溫度較高,表明溫度是影響有機磷農藥降解的主要因素之一。田芹等的研究表明,在33℃高溫下,毒死蜱在水體中的殘留期較短,溫度升高有利于毒死蜱的降解。Lian-Kuet等研究了潮濕熱帶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發現溫度對毒死蜱在土壤中降解有著顯著的影響,15℃時的半衰期為193d,35℃時的半衰期僅為23.1d。趙慧星等研究發現,敵敵畏在常溫下(25℃)經過72h的降解率為90%,而在低溫下(4℃)的降解率僅為40%。
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是我國使用量較大的除草劑,它們的污染主要與種植業有著密切聯系。A省具有發達的集約化種植業,并且是我國玉米、棉花和大豆的主要產區。為防除作物地中雜草,容易造成除草劑的污染。特別是A省,夏天主要種植玉米,并且由于雨水較少,對農藥的稀釋作用小,所以除草劑的污染比B省更為嚴重。于志勇等的研究也發現,東北地區飲用水中乙草胺的檢出率(94.1%)要明顯高于西南地區(30.8%)。
多菌靈是一種常見的殺菌劑。本研究結果顯示,B省多菌靈的檢出率要明顯高于A省,原因可能是A省主要以種植農作物為主,B省多種植蔬菜和水果,而多菌靈這種農藥在蔬菜和水果上的用量比較大,在農作物上的使用量較小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毒死蜱、敵敵畏和丁草胺在B省的5個城市中均未檢出,可能與當地的農藥使用情況以及農作物種類密切相關;敵敵畏在A省C縣未檢出,而其余城市均有檢出的原因可能是當地農民對于敵敵畏的接受度不高,使用量較少;多菌靈在B省H市均檢出,可能是因為H市是全國五大商品蔬菜生產基地之一,主要以種植和銷售蔬菜為主,所以多菌靈的使用量較大,造成飲用水中多菌靈的檢出率極高。
本研究中的農藥超標現象可能與當地農民的用藥習慣、用藥量和安全意識有關;也可能是在采樣之前當地發生了蟲害,農民大量用藥造成的。
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面對我國當前的農藥污染形勢,控制農藥污染物通過飲用水進入人體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針對本次不同地區農村飲用水農藥污染現狀調查,建議:(1)針對不同地區農藥污染飲用水的特點,因地制宜的采取治理措施;(2)對農藥超標地區要加強監測,明確造成農藥超標的原因。(3)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教育和指導農民合理、適量的用藥。(4)由于條件限制,本次調查的地區還不夠多,以后工作需進一步加大調查區域,以便對全國范圍內各個地區的農藥污染現狀進行了解,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治理工作以及為我國將來可能將常用農藥乙草胺、丁草胺和多菌靈等列入飲用水衛生指標提供數據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技術指導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境與健康雜志》2015年第8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