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下鄉采訪時發現,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讓基層干部大傷腦筋,也讓貧困群眾頗多怨言。多位扶貧干部表示,希望能改變傳統的考核辦法,讓他們能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田間地頭,給貧困群眾多出些實招,多辦些實事。貧困群眾則希望少摁些手印,多些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07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
到2020年要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步進入小康,這是扛在共產黨人肩上的責任。越往后脫貧攻堅都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然而為了壓實任務,各級在考核方式中,出現了各種表表冊冊和資料,讓幫扶干部忙于會議和做表冊的虛功中浪費了大量時間,既讓讓基層干部大傷腦筋,也讓貧困群眾頗多怨言。
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方式。其實脫貧攻堅考核最有效的辦法是,深入扶貧一線檢查貧困地區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致富增收產業的培育情況,深入貧困戶的家中,調查其住房、飲水條件,糧食儲備、衣被和糧食作物收成、副業發展等情況,算好收入帳是最簡單的辦法。而一些單位卻在考核中注重文件、資料的完善和表格的完善,擠占了幫扶干部深入一線與群眾實地研究脫貧攻堅的時間,而且還要幫扶群眾在資料上反復摁手印,導致幫扶干部虛功實做,影響了幫扶的成效。
形式主義考核方式需要改革。改革扶貧考核的方式方法,從重視文字資料和表表冊冊中走出來,只保留必要的文字資料,而是把考核的重點放在群眾致富增收的實效上。讓幫扶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于扶貧本身,有時間去協調項目資金,跟困難群眾一起謀致富之策。運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培育帶動能力強的新興產業,精準扶貧的路徑,破解扶貧工作的難點。同時主動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摸清扶貧工作的重點、難點以及可能遭遇的困難,減少群眾摁手印手麻煩,才能增強困難群眾的發展動力。
消除考核中的形式主義需要下真功。形式主義的根源出于考核方式出了問題,需要各級各部門在落實中央的扶貧政策、結合本地扶貧工作的實際進行清理和整改,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檔案資料的考核,把督察考核的精力放在幫助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上,精準開出致富的藥方,督促相關扶貧項目快速落地,凝聚幫扶干部和群眾的力量,致力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破解群眾增收的難題上,才能調動當地干部群眾脫貧增收的積極性。
當然要消除扶貧考核中的形式主義,更要壓實當地干部的幫扶責任,在項目爭取、招商引資、培育新興產業、農產品經紀人和解決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上主動作為,運用群眾的力量破解脫貧攻堅的難題,才能完成扶貧的目標任務。
(作者單位:鹽亭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