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發通知指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問題依然突出,頻繁填表報數、迎評迎檢、陪會參會等耗費基層干部大量精力、干擾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各地減少填表報數、檢查考評、會議活動和發文數量,規范調查研究,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人民網7月25日)
想必對于還“沉浸”在辦公室,忙于“挑燈夜下”按平數據,忙于填表裝檔應付檢查的扶貧工作者而言,通知要求,減少填表報數,無疑是難得的福音。報道稱,國務院扶貧辦將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和統計報表制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數據交換,減少基層重復填表報數。自2018年1月1日起,扶貧數據主要通過建檔立卡信息系統上報,不再要求縣以下單位通過其他渠道提供。各地扶貧部門要充分利用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嚴禁層層增加指標和填報頻次,切實減輕基層填表報數負擔。筆者以為,扶貧工作尤需“表里相濟”。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但一個勁地的磨刀而不去砍柴,無異于花拳繡腿。誠然,扶貧貴在精準,在精準扶貧前期摸底階段,深入調查、建檔立卡,詳細掌握貧困戶信息,把各種相關的表冊、數據羅列紙上。通過填表收錄每家每戶具體狀況,從而直觀掌握精準扶貧的任務和難點,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也是精準扶貧的應有之義。如果一直把扶貧工作當成“表”來“表”去,詳實的記載估計加預計的數據,沉迷于重復煩瑣的報表,無疑就偏離了脫貧攻堅的本意,助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當止!
還記得,人民日報曾刊文一位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的吐槽:扶貧工作中,各類登記表、調查表、明細表、記錄表雪片般飛來,“5 +2”“白加黑”都難招架,最多時一天就填了48份。大量時間、精力耗在紙面上,要為村里做點實事,反倒只能擠時間。由此可見,在扶貧已然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居然還有忙于填報各種冷冰冰的數據者,著實讓人唏噓不已。不可否認,填報繁瑣數據非一般干部和工作人員本意,說白了還是“指揮棒”偏向的問題。脫沒脫貧,該誰說了算?這又豈能是“隔著口袋買貓——不知黑白”的事情。一紙脫貧,只會喜了誰、傷了誰?
謊言終究會被“戳穿”。當扶貧變為填表報數檢查,必然與扶貧初衷背道而馳。如何讓扶貧工作表里如一,從某種意義上說,考驗的是監督部門嚴把關、嚴審核、嚴問責“水平”。有鑒于此,脫沒脫貧,最終要群眾認賬,要達到“表里相濟”,還得建立嚴格的責任制,防止扶貧中的“虛功”。特別是要給熱衷于制作高檔大型展板、作戰圖、畫冊,而忽略脫貧質量者,給予最嚴厲的追究,要嚴肅問責。也只有通過嚴格的考核和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才能使我們的扶貧脫貧工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得到人民群眾的稱道,從而減少“紙上談兵”的可能。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扶貧工作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容不得半點虛假。貧困并不可怕,怕的是故步自封、停滯不前,怕的是畏首畏尾、浮于表面。但筆者相信,只要能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因扶貧各種變化改變監督策略,定能讓扶貧工作 “表里相濟”。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