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今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02.5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83.3萬件,談話函詢18.3萬件次,立案38.3萬件,處分33.8萬人(其中黨紀處分28.3萬人)。處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56人,廳局級干部2300余人,縣處級干部1.4萬人,鄉科級干部5.1萬人,一般干部6.3萬人,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20.8萬人。(人民網 10月29日)
數據直觀,且最具說服力。今年前9個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累計接受信訪舉報、處置問題線索、談話函詢、立案及處分人的數量仍令人嘆為觀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處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達56人,這在集中“打虎”之后,無疑是令人吃驚的。可見,反腐一直保持著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停的高壓態勢;但也說明,腐敗的存量仍不可小覷,接下來,還需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嚴密監督網,不斷營造政治生活的清風正氣。
數據分析顯示,大部分問題線索都來自于群眾的舉報,且線索的數量和質量一直在提高。處分的干部層次從省部級及以上一直向下延伸到一般干部、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實現了全覆蓋;值得注意的是,在問責的力度加大的同時,問責的范圍和層次也在加大,那些看似與黨紀黨規打“擦邊球”的行為,也可能涉及違紀,也會受到嚴厲問責。事實上,從通報上看,大部分受處分干部都屬于科級及以下干部,他們相對各職務較低、權力較小,分布在各個地方各個單位最基層的單位,是離群眾最近的干部,其一言一行都倍受關注。更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基層鄉鎮同級監督虛設,上級監督延伸不到,形成了監督盲區,讓一些“蠅貪”“蚊腐”有了“絕對權力”,形成了“絕對腐敗”。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彪x群眾最近的黨員干部是黨的神經末梢,其一言一行關系著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更關乎黨的執政根基。那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只要是群眾的保命錢,即使只涉及幾分幾厘,也是性質極其惡劣,對黨群、干群關系破壞極大的。黨風、政風如何轉變?政治生態如何從源頭治理?關鍵在于基層吏治,要緊盯基層的“微腐敗”,從嚴懲治“蠅貪”“蚊腐”;狠抓黨員教育,提升黨員政治素養、黨性修養;形成正向激勵環境,激發基層黨員干部務實為民干事精氣神。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漸成反腐利器,形成了廣泛持久強大的震懾力。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了靈活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機制制度,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確保了監督問責的精準性、及時性和有效震懾。正風肅紀永遠在路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需再接再厲,更加有效運用第一種形態,將監督關口前置,堅持抓早抓早、防微杜漸,為持續營造政治生活的清風正氣不斷發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