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了20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中央紀委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既注重自身“更為扎實、更為過硬的工作作風”,也督促把作風建設作為脫貧攻堅重點落到實處,緊盯問題不放,深入基層,直面群眾呼聲,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7月13日 人民網)
扶貧領域的腐敗和干部作風,關乎脫貧攻堅的成效,是各級組織整治和監督的重點。中紀委網站再次通報20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典型案件,旨在扭緊監督執紀問責的鏈條,凝聚各方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風與腐敗問題制約了扶貧的成效。干部作風問題往往與扶貧領域“微腐敗”問題連在一起,有的是干部作風飄浮,管理不到位,致使有的人鉆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群眾的利益,損傷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有的自身要求不嚴,在金錢面前失去了自控,在各級創新監督中,采用元、角、分的方式,想方設法擦群眾的油,擠占項目資金,侵害了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乃至“救命錢”,嚴重影響扶貧政策和項目資金的精準到位,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堅決打掉的“攔路虎”。
在轉變作風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扶貧領域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導致中央的扶貧政策在落地中打了折扣,出現了代群眾脫貧、數字脫貧等怪象。結合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的實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批示,在加強規黨紀中強化執政為民的作風,在對標先進中,激勵扶貧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同時完善創新考核方式,壓實責任,始終與群眾在一起共謀致富之策,發展主導產業增強脫貧的后勁。同時要在積極履行職責中,加強扶貧資金的監管,確保扶貧資金在原汁原味落地,成為撬動群眾致富的杠桿。
治理“微腐敗”要勇于亮出法紀的利劍。針對脫貧攻堅中的“微腐敗”問題,各級紀委監委在創新監督方式中,開展卓有成效的整治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然有個別基層干部心存僥幸,套取、騙取扶貧資金問題的發生,在紀委監委常態化開展監督執紀檢查中,基層組織要發揮主體作用,實現關口前移,提前落實好預防措施,既要宣傳各類惠農資金的發放標準,讓群眾做到心中有數;又要暢通監督渠道,通過村務公開等公示資金發放情況;更要組織財政、農經部門跟蹤審計,在抓早抓小中落實監督措施,扭緊監督的鏈條,讓各種“微腐敗”行為無處遁形。
脫貧攻堅是黨的莊嚴承諾,更是利民惠民工程。時間緊、任務重,既要靠各級基層組織在創新管理考核機制中,轉變干部作風,督促扶貧干部把扶貧與扶志、持智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群眾的內生動力中,提升扶貧活力;也要靠紀委監委協同基層組織的力量,完善扶貧資金的監督鏈條,持續亮出法紀的利劍,斬斷伸向扶貧項目資金和惠民資金的黑手,方能鎖緊管理的鏈條,為惠農資金落地戴上安全帽。
(作者地址:鹽亭縣金雞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