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關鍵在于落實》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對各級領導干部而言,能不能真正沉下去抓落實,在基層中摸實情、辦實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所謂“走基層”,就是要廣大黨員干部走出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走進農家院壩,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誠敲開群眾“家門”和“心門”,從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然而,走馬觀花、拍照存證式的“到此一游”屢見不鮮,還美其名曰基層調研,這不僅損害了公職人員形象,還給基層干部,特別是給老百姓添亂。
下基層要有“農村味”,進了農村就要有農村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方法。十九大召開以來,各地紛紛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如何讓黨的聲音第一時間落到基層,方式方法尤為重要,有的領導干部“照本宣科”,群眾不知所云,提不起興趣,就像兩代人之間有條“鴻溝”。有的干部就“村味”十足,從群眾切身經歷和利益出發,開壩壩宴、茶話會,通過舉實例、大白話、打比方等方式,深入淺出地把黨的聲音傳達到群眾“心坎里”。
下基層不但要“身”下,更要“心”下,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溫”度。細數習近平總書記的基層歲月,兩條長凳支起一塊木板,鋪上一條打滿補丁的舊褥子,就是他在正定3年時間里的床鋪,并且總是與大家一起“吃大鍋飯”,習近平親民為民愛民的風范,為各級領導干部作出了表率,成為我們現在做好工作的精神動力和寶貴財富。如今,領導干部下基層的吃、住、行都方便,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更有理由把工作干好,有個貧困縣就樹立了典范,其“三同三進三解”扶貧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全縣都在蹄疾步穩地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實踐證明,“下基層”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途徑,是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有效辦法。領導干部要發揚“愚公”精神,以實際成效熔鑄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突然想起一句話:“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能記住的日子”。
(作者單位:四川省北川縣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