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一大早,記者來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樺林鄉,走進一樓辦公室,“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全省農民工工會工作示范點”、“首家農民工工會”的榮譽牌匾醒目地掛在西墻上。鄉黨委書記指著中間那塊由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頒發的牌匾說:“我們是全國唯一獲得該榮譽的鄉鎮單位。”
當天,恰巧有幾位勞務經紀人和農民工代表來鄉上開小結會議,會后,他們便與記者聊起了這些年鄉農民工工會帶給他們的巨大變化。
在大通縣東北部14公里處的樺林鄉,居住著3698戶15757人。這里平均海拔在2700米左右,全年以冰雹、霜凍、干旱為主的自然災害比較頻繁,全鄉勞動力約占總人口的50%,全鄉群眾收入的60%靠勞務輸出獲得。
盡管自然條件落后,但如今“優秀農民工”、“產業致富帶頭人”、“優秀勞務經紀人”等在樺林鄉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各行各業的農民工在社會競爭壓力巨大的環境下,通過鄉農民工工會的努力幫扶,敢于爭取更多外出的就業機會,令自己的視野更開闊。
樺林鄉農民工工會自2003年成立至今,全鄉有14個村級工會委員會,已有1471名農民工入會。一直以來,農民工工會努力促進勞務輸出由季節型向長期型、本地型向外地型、苦力型向技術型、零散型向規模型轉變,建立了上下里外的信息溝通網絡,開展了各類勞動技能培訓,不斷加大輸出力度,并對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雪中送炭,給予關愛。西溝村的馬生軍,現在已是鄉里有名的致富帶頭人。2004年,他參加了農民工工會組織的拉面匠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能后,大膽的他帶著家人先后來到廣東省佛山市、海南省三亞市開起了拉面館、饃饃鋪,經過不斷的付出,9年間積蓄達到200多萬元。
2013年,他回到家鄉創業,自己投入大部分積蓄開辦了玉榮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并積極吸納村民來場里上班,帶動養殖戶15戶,年創收20多萬元。充滿干勁兒的他還在勝利村開辦了三江源清真速凍餃子廠,生意也非常紅火。“我希望今后能把自己的養殖場辦成重點的龍頭企業,帶領廣大的鄉親進一步擴大增收渠道。”馬生軍道出了他的新打算、新期盼。
樺林鄉駐格爾木勞務輸出聯絡站負責人馬成錄說,現在村民外出務工的精神頭可足了,為了滿足大伙的勞務需求,農民工工會在格爾木、熱水煤礦、新疆庫爾勒、三亞、海口等地建立了建筑工人、煤礦工人、棉花勞務、“拉面經濟”4個勞務協作點,在外務工的村民,若是遇到糾紛、維權、子女上學等問題,工會也會第一時間出面解決。如今,“娘家”一詞,早已成為農民工工會在大家心目中的代名詞。
樺林鄉黨委書記杜永倉說道:“‘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這個榮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辛付出取得的,榮譽背后,是壓力更是動力。‘輸出一人,脫貧一家人,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今后我們會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發展勞務品牌,拓寬輸出渠道、建立農民工信息平臺,讓廣大農民工分享更多發展紅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青海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