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眾所周知的真理。隨著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社會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但這一切的美好并不能掩蓋“我們的民生工作還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這個事實。盲目的樂觀等同于坐以待斃,片面的認識無異于洗頸就戮。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從來都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充滿變革的,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保持同步,城鎮新增就業每年超1300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平均每年減少近1400萬人……,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個新時代是充滿挑戰的,當前的國內外局勢復雜多變,各種矛盾、沖突時有爆發,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從未消減,而新的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不少難題逐漸顯現,急待解決。當然,這個新時代更是充滿機遇的,歷經歷史的積淀、炮火的洗禮、改革的陣痛,經驗的積累和不懈的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于贏來了創新、轉型、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這為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無限可能。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并提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的精辟論述。這些重要的講話對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都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無論我們的社會進入怎樣的時期,無論我們追求怎樣的高質量發展,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都不曾改變、不會改變,更不能改變。
我們的黨員干部必須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深刻的體會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任重道遠,清醒的認識到原地踏步就是滑坡退步,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居然思危、知危圖安。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要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黨員干部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思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豐富思想內涵,用敢擔當勇擔當能擔當挑起責任重擔,用重實踐抓實干促實效提升工作質量,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取得新突破,走向新勝利,奮力實現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添福祉的目標任務。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從來都沒有終點,必須一以貫之。只有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使命牢記于心,用事實惠民生,用真情暖民心,才能真正讓民生工程深入民心,才能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人社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