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采暖季后,不少擔心天氣會變差的人發現,頭頂的天空反而藍得更“勤快”了。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的空氣質量數據,驗證了群眾的藍天幸福感越來越強——監測結果顯示,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人民日報 1月19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增加了一個詞“美麗”,而三大攻堅戰中的污染防治,是全國人民極為關心的,因為這關系到美麗的目標能否實現。
一方面從數據上看,過去五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另一方面,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從環保部近期通報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來看,每一期通報都仍有部分企業未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停產、限產要求,可見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仍然不在少數,這些企業習慣了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所謂環保沖擊經濟的言論,實際上是慣性思維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寧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因此,必須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環保督察常態化,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然而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應對環保督察,采取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做法,有的地方不論企業是否環保達標,一律實行錯峰停產,有的地方對涉及污染的企業一關了之,這些擴大化、一刀切的濫作為,不僅影響民生,也會使公眾對環保督察的嚴肅性產生誤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需要綠色發展,而不是不要發展。常保綠水青山,更需要科學的經濟發展方式。要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推動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讓綠色產品、生態產品成為生產力,使生態優勢能夠轉化成為經濟優勢。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梧桐樹公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