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到北方某縣采訪,適逢當地例行啟動春節下鄉慰問活動:領導分頭率領幾隊人馬,驅車幾十或百余公里,把一袋米面送到困難戶家中,寒暄幾句,握握手,拍拍照走人。見此情景,一些群眾不禁嘀咕:送袋面,這么大陣勢,面錢還沒車子加油錢多。一句話道出了群眾對年關“送溫暖”形式化、表面化的看法。(2月11日 新華網)
近年來,每到逢年過節,各地各單位就會派人去困難群眾家中開展送溫暖活動,把錢物送到困難群眾手中,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受到了困難群眾的好評。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些單位卻把“送溫暖”當成了一項任務,與慰問對象握個手,寒暄幾句,隨行人員拍個照,就匆匆走了。這種類似施舍的“送溫暖”方式,讓困難群眾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實,對廣大困難群眾而言,他們并不是僅僅指望著黨員干部在過年過節時給自己送點慰問品,更希望干部們能真正坐下來和自己拉一拉家常話、講一講煩心事,真正了解自己的困難所在,給一些實際的幫助。可以說,逢年過節才前呼后擁送米送油走個過場,這種“送溫暖”實非群眾所需,甚至是本末倒置。
“送溫暖”應真正把困難群體的冷暖放在心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扶助,不僅要送上群眾眼前急需的生活用品,更要送上脫貧資金、致富技術、發展能力,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困難群眾手中,讓他們獲得實惠,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溫暖。同時,“送溫暖”還要建立長效機制,變“一陣風”送溫暖轉變為制度化的救助幫困,為需要長期幫扶的群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救濟,全面提高困難群眾自我脫困的能力。
雪中送炭方見真情。筆者以為,“溫暖”不但要送到困難群眾的家中,更要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兒上。說到底,“溫暖”送到手上更要送到心里。在此,筆者希望干部們在“送溫暖”的時候能真正坐下來和困難群眾拉一拉家常話、講一講煩心事,真心誠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只有先把板凳坐熱了,才能真正把溫暖送到群眾的心中。這,才是民心所盼!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