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一袋米,手拎一桶油,獻上慰問金……春節前,基層干部往往都要集中走訪慰問困難群眾,這本是了解群眾需求的好機會,但一些基層干部下去慰問時,只為了與慰問對象拍個照,刷一刷親民形象,連多拉幾句家常都不愿。(半月談 2018年2月22日)
逢年過節,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老黨員、老同志,為他們送去一些慰問品慰問金和節日的問候,既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還是拉近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距離的大好時機。特別是在開展基層慰問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與群眾親密溝通交流,不僅能增強感情互動,還能真正了解掌握群眾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難題,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奠定基礎。可以說,務實做好基層走訪慰問,不僅會讓群眾感到“身暖”更能實現“心暖”。
從半月談的調查情況不難看出,本是送溫暖辦實事的暖心之舉,卻被某些黨員干部演繹成“過場秀”和“苦差事”,不僅有只慰不問,放下東西照個相就完事的“丑陋秀”,更有敷衍了事,幫領導完成任務的“假慰問”。
慰問群眾不到三分鐘,壓根不知道慰問對象的姓名和相關情況,既是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不僅有違慰問的初衷,還讓暖心之舉大打折扣;領錢要照相、放下物資就走,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不聞不問,只慰不問,圖形式走過場,更會讓困難群眾感到無助甚至寒心。
為發物而慰、為給錢而問,看似慰問品慰問金發到了群眾手中,完成了走訪工作,實現了慰問目的,實則暴露了少數地區、部門和黨員干部的作風不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走訪慰問走過場、圖形式,不僅效果極差,更容易在群眾中形成走訪慰問例行公事、弄虛作假的不良影響,不僅損壞黨員干部形象,更是對黨和政府形象的嚴重抹黑。
開展基層慰問,不僅要人到、物到,更要心到心誠,不能止于發錢發物、簽名照相,要以“慰問”為名,走進群眾、融入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既要通過慰問,為困難群眾帶去看得見的溫暖、實惠,更要在走訪中了解掌握群眾生產生活現狀,不僅做好雪中送炭,更把關愛延伸到平時,既抓實當前,更持續以后。
做好做實走訪慰問就要杜絕“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不僅實現精準,身心同入,為慰問對象解燃眉之急,更要進屋入戶,與群眾拉家常、談心事、聊生產,真正實現深入群眾、融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群眾的知心人,讓走訪慰問不僅扎實,更有溫度。
基層慰問不僅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更展現黨員干部作風,落實走訪慰問,黨員干部既要主動務實,更要放下“架子”身心同入,要通過結窮對、攀窮親,以真情換真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扎扎實實為困難群眾謀實事辦好事解難題,把基層慰問的暖心之舉做好落實見成效。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