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孫女的替父盡孝是應該的。奶奶小時候照顧我,我現在要照顧好奶奶。”小燕說,“我把奶奶背在身上,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一種暖暖的親情”。今年年初,小燕獲評儀隴縣第三屆孝老敬老愛老“十大孝星”。(03-01 成都商報)
初讀文章標題,想到是留守女孩小燕背著奶奶求醫治病的艱辛,而文章深處卻彰顯了當地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對接群眾需求,不斷延伸服務的愛民情懷,令人欣慰和鼓舞。
留守女孩不畏艱辛,長年累月中照顧奶奶的事跡值得宣揚,因為她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今天,在偏僻的農村貧困地區,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多數都留下了子孫兩代人互為照顧。然而像小燕這樣特殊的家庭,雖然生活艱難,但卻義務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奶奶的義務,在感恩這中回報親情,影響著社會。僅是小學生的她,被儀隴縣評為老敬老愛老“十大孝星”,值得點贊。同時,將激勵更多的留守學生,在感恩中承接親情,回報社會。
當地黨員干部也在民生改善中給留守小孩以溫暖。在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中,各級黨員干部擔負起了民生改善的責任。當地黨員干部針對小燕家的實際情況,維修住房、修建入戶水泥路,并從生活上、醫療上給其一家以照顧,讓小燕一家深感幸福。然而一個小學生稚嫩的肩膀擔負了照顧家庭、照顧病中的奶奶的重任,過早地感受了生活的艱辛,還需各級干部在對接需求中解壓,讓其揚起青春的翅膀。
脫貧攻堅也要做好綜合施策。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中,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難,需要名級黨員干部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去破解。因而黨員干部要按照實事求是、因戶施策的要求,在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培育致富產業的同時,運用教育、醫療扶貧等政策,加大對像小燕一樣特殊家庭的幫扶,以健康扶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方式,解決留守老人的就醫問題,以為身為小學生的小燕分憂,讓其在感恩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而讀書,回報黨和社會的關愛。
小燕“背上是親情”的事跡值得宣揚,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但更值得各級黨員干部思考,在破解深度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奔康的困難中,對接特殊困難群眾的需求,精準施策增強脫貧內力上做實文章,凝聚建設小康社會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鹽亭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