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區從2005年啟動城鄉教師雙向輪崗交流實驗,至今全區已有2730名教師參與輪崗交流,人數占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的63%。密云區教委主任楊華利說:“13年堅持做一件事,讓密云區干部教師輪崗交流實現了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全覆蓋、所有學科全覆蓋、所有校級干部全覆蓋。”(4月9日 人民網)
當前,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盡管近年來各地義務教育都有了新的發展,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還有擴大的趨勢,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就是鄉村教育停滯,甚至在有的地方有倒退現象,招生難、留住教師難,留住優秀的生源和教師更是難上加難,然而另一番景象卻是,城里的學生生源卻是導常火爆,人滿為患,有的甚至講臺前都座滿了學生,大有見縫插針之勢,優秀的教師更是對城市生活趨之若鶩,有的教師為了調進城里,那是八方托關系,拜菩薩,導致城鄉教育差距是冰火兩重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讓人看到了教育均衡發展的希望。要實現均衡教育發展理念,除了有序加強教育的輪崗交流,如密云做法,筆者認為還要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資源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也才能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學校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特別是增加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積極改善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是“縮差距”。采取積極措施,逐步縮小學校辦學條件的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學校改造進程,盡快使轄區內薄弱學校逐年減少。優化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扶持薄弱學校,是加速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措施。
三是“保投入”。要切實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和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要求,在經費投入上對薄弱學校的改造采取傾斜政策,城市教育費附加要優先用于薄弱校改造。要加強對各項教育經費的統籌,千方百計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
四是“提質量”。在人人都有學上之后,人們對教育公平的關注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上。促進均衡發展要把提升質量作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解放出來,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密云“教育成績單”雖可以“復制”,但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義,更不是一個模式辦學,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學校的同時,要鼓勵優質學校繼續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才是根本。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三臺安監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