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是國人外出到另一地方或另一環境享受視覺及味覺帶來的非凡體驗,好比“串門”,來到陌生地方釋放一下原本的緊張,感受的是別有一番滋味的地域風情。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人外出旅游人數相比之前逐漸增多,在外出的同時,既能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又能享受到不一樣的非凡待遇,不過值得警醒的是國人在外出旅游的同時總愛留下一些“印記”,入鄉隨俗變成反客為主,把充分尊重當地習俗逐漸變為一紙空文。
如何在這個多元文化價值觀當中充分尊重當地民俗,切實做到入鄉隨俗,不僅僅是制度的約束,更是游客本人思想道德的提升,更主要的是要常懷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用于表達對他國的熱愛,把入鄉隨俗的壞毛病持之以恒的改之,這樣,才能在他國贏得尊重,獲得稱贊。
用感恩之心在入鄉隨俗中贏得尊重。人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才能得到尊重,同樣,在入鄉隨俗中亦如此。不管是保守的國度還是較為開放的國家,要把尊重當地的民俗民風作為自己外出旅游的風向標,對待他國人民要顯現出本國人民的感恩之心,懂得來到他國不僅僅簡單的是一種壓力釋放,而是一種文化體驗,懷有感恩之心才能得到他國人民的尊重。
用感激之情在入鄉隨俗中獲得稱贊。人不是單獨的個體,是在融入國際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更是在入鄉隨俗中彰顯出來的中國人民當中的一員,代表著中國形象,代表著中國聲音,在進入國際社會這個大家庭里,把當地帶給我們的民風民俗、視覺及味覺體驗用感激之情回饋,這樣,國人才能在他國領域中獲得稱贊,獲得表揚。
用慎獨慎微在入鄉隨俗中保持警醒。人無十全十美,但需慎獨,更需慎微,只要時刻保持著慎獨,才能在入鄉隨俗過程中改進不足,只要保持著慎微,才能在入鄉隨俗過程中得到他國人民的尊重和稱贊。同樣,當前國人普遍存在“印記”思想,要切實改變這種思想,就必須做到慎獨慎微,用對本國的熱情對待他國的風情,才能不失為真實的一個中國形象。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