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直補是為促進糧食生產、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財政按一定補貼標準和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對農戶直接給予的補貼。但據報道稱,在遼寧省新民市,9年內近7萬元的補貼款卻“補”給了該市城區中心敬老院院長李某。(新華網 8月26日)
“崽花爺錢不心疼。”說到騙補已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在一些人心目中總是持有“國家的錢不要白不要”的錯誤觀點。如騙取出口退稅、騙取家電下鄉補貼、騙取種糧和農機具補貼、騙取農民工培訓補貼、騙取國家節能補貼,虛報災情騙取補貼等等如是。如本案所述,9年內近7萬元的補貼款卻“補”給了該市城區中心敬老院院長李某。或許,近7萬元種糧補貼咋“補”給了敬老院院長?是所有觀者同時產生的疑問。拋開敬老院是否有地不論,92畝土地,9年時間,難道只是敬老院院長李某一人之過?
此案可怖之處,不僅在種糧補貼“補”錯地兒,更有監督之殤累積的漏隙?!皟裙怼迸c“外鬼”的“哥倆好”,讓國家的好政策在基層跑了偏、走了樣。如此大額補貼,咋就能這樣輕而易舉的到手?是誰讓國家財政補貼原本“精準化”的利好大事“跑、冒、滴、漏”。實則,種糧補貼發放有著嚴格的流程,必須經過審核、撥款、發放等多個環節,可以說,層層把關,密不透風。籍此可見,種糧補貼“補”錯地兒,私吞糧補的“碩鼠”能“過五關,斬六將”,闖過重重“關卡”,源于核發、監管部門失職,源于所謂的各類公開僅是一紙空文而已。
誰種糧誰拿補貼,糧食補貼政策本就具有針對性,是“一個釘子一個眼”。誠然,相關制度不健全,如政府補貼信息不公開,監督環節未能及時跟進,補貼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取得了什么效果,沒人知道。事后審計無法從源頭上起到預防作用這是原因之一;再者,很難看到對于財政補貼被騙,政府部門或是相關責任人到底要負多大責,受到何種處罰。事實上,這也是種糧補貼屢屢被騙的的關鍵原因。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騙補者受到繩之以法,事件似乎也應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再無什么不妥,再無什么可以追問追究的了??闪粝碌氖菂s是余音繚繞。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應該說,上面政策是好的,落實到下面變樣,主要還是因為國家的各種補貼政策在中間傳達的過程中不詳細公開,所以才導致不少地方對一些惠農的好政策不知曉、看不懂、不會用。為此,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對于像這類的騙補,首先必須強化政策公開的制度性約束,建立和完善農民補貼的信息網,只有首先讓老百姓徹底了解有哪些補貼項目、金額是多少,才能對相關補貼進行有效監督。其次,對于相關的各類補助,公示上墻,減少可能的暗箱操作。再者,完善財政專項補貼的審批、發放、監督、檢查的流程,加大對相關責任人的懲處力度,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最后,種糧補貼“補”錯地兒,告誡有關部門,還得細化程序、透明公開、落實責任來預防與懲治。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規避“現官”與“現管”的權力交織,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對等掛鉤。筆者相信,只要把糧食補貼領受人的姓名、耕地面積、領取金額、領取渠道等全部公開;只要不斷升級完善所有監管鏈條,嚴字當頭,讓查處成為必然,讓追責成為必然。定能終結這類騙局,讓財政補貼好鋼用到刀刃上,體現國家扶持政策的本意。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