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持續升溫,“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當下進行時,在國務院的不斷著重強調和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推動下,全國各地都把該項任務作為地方部門“一把手”工程來抓。但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雖喊著徹底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旗號,卻由于缺乏深入調研和系統安排,加之部門間的利益博弈,出現了好好的民生工程向“政績工程”跑偏的傾向。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過程中,問題多表現在口號先行,缺乏統籌,檢查代替指導。特別在一些“基礎”較差的西部地區,沒有先深入調研,而是“先定一個小目標”,如“最多跑一次”實現率95%以上。對比浙江探索十多年的改革,實現率才87.9%,不知道這些地區的底氣何在?工作中缺乏統籌,上下沒有形成“一盤棋”,個別事情重復安排,如編制服務指南,每個層級都要求干,都有一個模板,既耽誤時間,又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習慣用檢查代替指導,對存在問題沒有細致研究,光是拿鞭子抽,更讓工作人員難以適從,主動生出用心為民服務的意識。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最多跑一次”改革毫無疑問是提升群眾、企業滿意度,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地方黨委政府良好形象,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惠民舉措。面對各級要求,地方政府如何做到工作不走樣,關鍵在于主要領導認識是否到位。這決定了部門的工作態度和效率,也決定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實際成果。因此,主要領導要身先士卒,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擔當。主動學習業務知識,面對沉珂敢于推倒重來,真正落實“兩集中兩到位”或“兩集中三到位”,促進行政審批切實做到“審管分離”、“受辦分離”,方能讓基礎數據更準、更精確,有效杜絕體外循環,厚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根基,使得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轉變認識,主動適應改革需求,主動研究部署,讓改革始終朝著為企業減負,便利群眾辦事的方向邁進。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會一帆風順,“最多跑一次”改革亦不會例外,必然會產生各種問題,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面對問題,絕不能搞形式主義,出現如以會傳會,以文件貫徹文件或層層簽訂責任書等推卸責任的現象。面對問題,就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直面應對的勇氣,以共產黨人虛懷若谷的心胸,如國務院大督查一樣,主動廣泛傾聽民意,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推動問題快速解決。同時,消除群眾、企業辦事的堵點、痛點,不能坐在辦公室閉門造車,或在網絡上指點江山。與其如此,不如扎實開展一次主要領導“辦事全程陪跑”行動。只有切身體會,才能對問題擁有深刻的認識,大力破除阻力,促進問題迎刃而解,進一步消除腐敗滋生的土壤,不給腐敗分子可趁之機,讓改革的民生風向標始終不偏不倚。
“最多跑一次”改革雖然是政府主導,但實際成效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要群眾、企業怎么看。特別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部門利益多、阻力大。讓老百姓能切實分享改革紅利,不能寄希望于既得利益部門或部門工作人員的自覺。因此,各地就需要廣泛開展宣傳,一方面要深入宣傳“最多跑一次”改革,讓老百姓理解什么是“最多跑一次”,怎么樣才能“最多跑一次”,避免因誤解而產生矛盾糾紛;另一方面要完善監督方式,多利用網絡渠道讓老百姓來打分評價,進而聽取了解群眾、企業的真實心聲和真實感受,并針對性改善工作作風,以群眾要求確立考核標準。如此,才能避免“雷聲大雨點小”,促進部門自加壓力、自增動力,讓改革真正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民生工程。
群眾、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本身并無絕對的“跑幾次”的量化標準。去掉一些所謂的“硬性指標”,讓“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合理合規的前提下,更貼近群眾、企業需求,更方便群眾、企業辦事,才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只有群眾、企業真正感受到了便利以及公平、公正,改革才是落到了實處,進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