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樹立標桿,發揮典型的示范、激勵作用,本是一件好事。但半月談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一些地方工作剛開展就急于總結成績、炮制典型,出現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歪風,不僅對開展基層工作毫無益處,反而惡化基層政治生態,對踏實肯干的干部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新華網 9月13日)
“干得好不好,要看材料報道;典型新不新,就看盆景精不精。”米剛下鍋就想熟、樹剛種下就想掛果?!罢媾c假”往往在一念之間,卻折射出一個黨員干部,對黨是否忠誠老實,對人民是否真誠服務,對改革發展事業是否勇于擔當。“靠實事求是吃飯”、求真理、講真話、做實事,不僅是鐫刻于黨旗之上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則的重要維度,更是政德修養的現實支點。然,八字沒一撇,就造幾個盆景、寫幾篇材料,開幾次會議、發幾篇報道,來幾批參觀、留一堆爛攤,如此“速成典型”給誰臉上貼金?
“報喜不報憂”“數字注水”。誠如報道所述,當下,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說假話、辦假事、造假數字、搞假政績的現象不乏存在?!八俪傻湫汀薄芭杈暗湫汀辈粌H影響當地發展,損害群眾利益,還造成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流失,對社會風氣也產生嚴重誤導。而“速成典型”的背后,根子還在“私”字當頭,未常修政德之心。心思不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試圖引起“上頭注意”,以謀求它日榮升籌碼。試想,“為政以德,無欲則剛,無私則直。”假以,權力觀、政績觀、群眾觀扭曲變質,又何以為真抓實干提供動力保障,又何以做到剛正不阿。
“功成不必在我”。追求什么樣的政績、怎樣取得政績,是領導干部必須思考和踐行的一個現實課題。誠然,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可關鍵是追求什么樣的名、什么樣的利。不以搞主觀臆斷和違背客觀規律的“拍腦袋”決策為榮,不以追求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提出嘩眾取寵的空洞口號為耀,更不能以“檢查需不需要、上級滿不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去杜撰“盆景典型”。不尊重實踐效果,不老老實實地創造,不踏踏實實地探索,“速成典型”不但站不住、用不上,更是重重的掌摑自己的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個巴掌拍不響。正如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所說,現在部分地方淡化GDP考核后,把經驗效果作為出政績的捷徑,希望通過所謂的經驗總結和工作亮點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部分領導干部政績觀跑偏,為了謀求個人政績,不惜花費重金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甚至弄虛作假。藉此,“政績盆景”不可學,當止!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民眾的心里有桿秤。唯有檢查考核沉下去,扎扎實實,唯有對弄虛作假者予以嚴懲,才能規避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匯總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寫手精不精。
為人為官必礪“真”。政去人聲后,民意閑談中。即便通過“注水”、造假等手段,打造為“速成典型”“盆景典型”,也未必在群眾的心目中留下一點“影”、留下一點“聲”。非但不能給地方發展、民生福祉帶來任何增益,還會挫傷人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愿更多的典型“干”出來,而不是“樹”起來。
(作者單位:北川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