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從“詛咒式”標語說開去

[ 作者:何竹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0-26 錄入:吳玲香 ]

“亂搭亂建,全家短命”、“糞堆草堆不遷走,后輩子孫不如狗”……這是云南墨紅鎮補木村幾輛小車上張貼的“詛咒式”環保宣傳標語。據報道,10月19日,為督促村民改善人居環境,該村村委會人員自行制作宣傳標語,并張貼在私人車輛上。鎮政府監察人員已要求清理標語,并批評教育了相關人員。(10月23日 新京報網)

輿論陣地,是宣傳政策規章,提升民眾素質的重要載體。在廣大農村,張貼標語是輿論宣傳的主要形式。近年來,隨著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在廣大基層,要求黨員干部宣傳政策要接地氣,“說群眾話”成為基層干部的時尚。在這樣的背景下,宣傳標語不講“假大空”,用群眾一看就明白,就留下深刻印象的形式來表現,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像云南墨紅鎮補木村這樣的環保宣傳標語,盡管群眾一看就懂,但全是“詛咒式”,低俗而迷信,且官氣十足,沒有了“公仆”之心。

須知,標語也是一種應用文,并且是閱讀面最廣的應用文。作為起草標語的部門,必須明白應用文的特點中有一條是“求尊性”,就是要追求對讀者的尊重。因此,多年前,就已經把這一特點滲透到了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比如,“嚴禁摘花”應寫成“你對花兒好,花兒對你笑”。前者雖說直白,但不能給人好心情,總有一種“被動”感,而后者卻讓讀者主動起來,從標語中感受到花草的生命存在,在美好的感悟中把愛護花草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正是起草標語者想要達到的目的,也體現出了管理者的“公仆”心。

記得早年某縣城就四處都有文明警示牌,總標題是《XX市民“八不準”規定》,具體內容為:1、不準隨地吐痰;2、不準亂扔垃圾……看到這樣的警示牌,作為“市民”的你,能有好心情嗎?能自覺遵守這“八不準”嗎?后來,有一位高中語文教師給該縣環保部門建議,說“八不準”本身已經超出了職能部門的權限,“規定”更不能體現人民公仆為群眾服務的宗旨,應該考慮“求尊性”。后來,該縣有關部門采納建議,將警示牌改為《XX市民行為規范》,內容為:1、不隨地吐痰;2、不亂扔垃圾……

不難看出,內容完全沒有變,題目中的“不準”“規定”換成了“行為規范”,內容中只去掉了一個“準”字,整個警示效果應該是顛覆性的。“吐痰”之類,屬于市民的行為習慣范疇,如果由政府部門來“不準”“規定”的話,顯然有些顛倒“公仆”與“群眾”的關系。只那么一改,市民們的感受就大相徑庭。“行為規范”屬于自我約束的范疇,而去掉“準”字的各條內容,不需要誰來“嚴禁”“不準”,自己就知道“不”了。果然,修改警示牌后,城里的衛生、文明行為明顯好轉。

再回到“詛咒式”環保宣傳標語上來。“糞堆草堆不遷走,后輩子孫不如狗”,從唯物的角度說,標語的前后沒有多大的直接關系,并且“不如狗”體現了對群眾的極不尊重。如果要接地氣,可以寫“糞堆草堆不遷走,影響健康真難受”之類,既是事實,又讓人能接受。行文至此,憶起了西南某村的一條提倡少辦“無事酒”的標語來:長期不在家,回家就辦酒;辦完就開溜,你說羞不羞!這樣講“通俗”而不“低俗”,去“官氣”而接“地氣”的警示語,才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體現。寫好警示標語,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公仆”們三思!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蕉影院久亚洲高清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 亚洲青春草原在线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