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文化是鄉村各項事業發展的根基,根基牢固了才會有枝繁葉茂。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手段。當前一些地方存在對鄉村文化建設不重視、公共文化生活空心化、公共文化設施不健全、內生動力不足和文化資源整合利用不到位等問題。因此,搞好鄉村文化創意設計,加強鄉村思想文化建設,實施文明鄉村創建,加大鄉村文化發展傳承,注重新時代鄉村文化培育,加快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可保障鄉村建設行動的有效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僅能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重要支撐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在實際工作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搶抓機遇,應對各種挑戰,主動趨利避害,勇于擔當作為,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叭r”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看農村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效果和小康成效,主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根基,也是億萬百姓的精神家園。鄉村文化是鄉村發展、延續和振興的基礎,既能形成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又能有效推動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鄉村文化是鄉村農民生產生活過程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有著濃郁的人文和鄉土氣息。鄉村全面振興需要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推動土地、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加快流動和公平交換。鄉村文化已成為鄉村全面振興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手段,而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及先導。改革開放使農村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受西方文化以及文化傳承內在斷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沖擊,鄉村文化出現了根基弱、種類少、底蘊薄等問題,文化作為人們精神家園的地位受到沖擊和挑戰。國務院發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在一些領域和地方道德失范現象依然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還較為突出;有些人是非、善惡、美丑不分,道德觀念缺失或模糊,見利忘義、損公肥私,唯利是圖、損人利己;造假欺詐、不講信用現象久治不絕,妨害人民生活、突破道德底線、有損民族感情和國家尊嚴的事件不斷發生。鄉村社會道德失范體現在鄉村理想信念缺位,傳統集體經濟趨于衰退,基層黨組織出現弱化、虛化、邊緣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淡漠,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不夠堅定。一些鄉村農民法律意識淡薄,社會公德觀念不強,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形成了各種公共道德失范現象。一部分鄉村居民道德觀念偏移,政治信仰缺失,沒有道德目標,缺乏奮斗精神,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盛行,有的甚至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在日常的經濟交往中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坑蒙拐騙。有些人把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作為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價值觀念扭曲,團結友愛、樂于奉獻、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被忘記。
鄉村社會道德失范與鄉村文化建設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不加大鄉村文化建設的力度,不消除鄉村社會道德失范現象,必將影響鄉村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舉措,促進鄉村文化繁榮和村民道德水平提升,既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鄉村連著千家萬戶,鄉村治理不僅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陣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廣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也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深厚支撐。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可有效發揮文化的功能與效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效保證和精神動力。鄉村文化建設能夠改變廣大農村封閉落后的思想文化狀況,打破農村經濟與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壁壘,促進鄉村文明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二、加快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傳承發展鄉土文化的需要,是鄉村振興發展的現實要求,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利于新時代鄉村治理與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鄉風文明的發展。
(一)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鄉風文明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20個字的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了鄉風文明,通過鄉風文明建設,可使農民的文化水準、思想道德得到有效提升,鄉村文化生活得到豐富發展,促進崇尚科學、健康、文明向上向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美麗鄉村蘊含著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富裕充實,整個鄉村鄉風文明、風貌美麗等意蘊。鄉村擁有豐富的道德資源,既有歷史文化,也包括民俗文化等。隨著鄉村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鄉村文化資源異變、村莊空心化等不良現象,鄉村從物質到精神缺乏應有的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支柱和發展動力。鄉風文明建設要留住“鄉愁”、留住“根”,這是鄉村發展的精神動力,可維護鄉村的和諧穩定,推進鄉村生態宜居環境的建設。鄉村文化振興有利于提高廣大鄉村農民的社會道德水平,有利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利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二)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是傳承發展鄉土文化的需要
費孝通先生曾強調:“無法”并不影響鄉土社會的秩序,因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鄉村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百姓的精神家園,是鄉村社會治理的源頭活水。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要有文化主體的積極參與,要處理好“保人”與“保文化”的關系,避免“見物不見人”。新鄉賢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的守護者,是鄉村文化的一種內部動力,在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風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鄉村社會,社會公德有利于推動和實現由傳統文化心理向現代文化心理的轉型,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加強社會道德文化建設,就是發揮思想道德文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面對各種挑戰和問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全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夯實道德基礎,舉精神之旗、建精神家園。
(三)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發展的現實要求
通過鄉村道德文化建設,能夠培育鄉村農民高尚的道德情感,提升其道德判斷力、增強其道德責任心和道德踐行能力,在廣大農村形成講道德、有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會風尚。傳統鄉村是一個熟人共同體,相對封閉落后,村民的主要活動就是農業生產,家族意識和血親觀念強烈,村規民約和道德輿論是調節鄉村內部關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的經濟結構、社會生活方式及道德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之間的交往范圍由以熟人為主逐漸轉為以陌生人為主,交往領域由現實公共生活領域擴展到了虛擬公共生活領域。新的交往主體和交往領域迫切需要社會公德。社會公德既體現民主法治精神,又體現村容整潔、講究衛生、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社會公德的建立有利于人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交往、誠信友愛。文化既能對人的價值觀進行塑造,又能形成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中的生活富裕、科學治理、文明鄉風、宜居生態和產業發展等幾個方面相互影響、制約、支持和促進,共同為新農村建設服務。鄉土文化是特定區域內長時間積淀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隨著城鄉一體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鄉愁記憶不斷模糊,一些農民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意識,原有的淳樸感情逐漸淡化。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各種金錢誘惑沖擊著鄉村青年人的思想,傳統思想逐漸被邊緣化,一些傳統民間文化技藝相繼消失。面對種種不良狀況,迫切需要鄉村文化振興,促進文化的創新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保障。
(四)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和風采,是對中國優秀道德遺產的繼承和發展,秉持了民族文化之根,堅守了民族文化特色,反映了新時代的要求,更反映了人民的呼聲。美好生活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當前人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公共道德環境的要求亦更加迫切,因為殘酷、自私、偏見、歧視、專橫、貪婪、不公平等道德失范現象,不僅破壞政治決策、公共秩序、社會交往、日常生活,而且會在社會上不斷造成新的差距、斷裂、沖突、冷漠、仇恨等。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強化鄉村農民思想道德建設,通過不斷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人文、思想、道德等內涵,培養鄉村文化建設人才,培育鄉村文明新風,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使農民養成良好的精神風貌,形成農村文明新氣象。為了避免在市場化、工業化及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造成城鄉發展失衡,避免傳統文化受到沖擊,要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原則,而城鄉一體化發展迫切需要加大鄉村文化振興力度。在鄉村文化規劃建設中,要從社會發展狀況、自然資源環境、城鄉規劃設計、制度體制運行等整體入手,對城鄉發展進行統籌規劃,促進城鄉居民權益平等化發展。文旅融合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為鄉村文化旅游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也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遵循。鄉村旅游的核心要素是文化,生產勞作、鄉村風貌、農業產品、節慶活動等是鄉村特有的文化載體,要不斷設計開發出特色文化旅游新產品,將鄉村本土文化呈現給廣大游客,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
(五)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新時代鄉村治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生產產業化、產品市場化趨勢日益增強,許多鄉村分散式的小規模生產經營逐漸被規?;洜I取代,大量農副產品用于市場銷售,農民成為一種重要職業,農民職業道德建設必然被提到日程上來,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道德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不僅影響著“三農”工作的質量,而且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化改革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具有符合更高要求的公民意識,處理好權利及義務等各方面的關系。文化作為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在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引導作用。文化制度作為一定社會的基本制度,其所體現的價值觀代表著社會的基本立場,往往深度地融入傳統、習俗和慣例等社會各項制度之中,通過社會化過程逐漸植根于社會、集體和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規范和約束著整個社會的行為,并構建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農耕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獨特的鄉村文化格局,中華文化的根脈及基本內核在鄉村。鄉村文化是傳統鄉村治理的文化基因、倫理基礎和精神紐帶。鄉村文化在千百年來鄉村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城鄉一體化發展使鄉村社會結構及利益格局發生了變化,一些農民對鄉土情結、血緣宗族、價值觀念等的認同度降低,主體意識越來越淡薄。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仍然是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短板,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鄉村經濟社會等發展水平比城市落后,鄉村治理水平不高,鄉村傳統精神文化、思想觀念與道德倫理式微。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保障,對“自治、德治、法治”鄉村治理模式構建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建設將發揮積極作用。
(六)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是社會道德風尚建設題中應有之義
個人品德是建設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基礎保障。個人良好品德的養成需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并從內心深處建構起自覺的道德認知。這種道德認知絕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遵循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也絕不是懾于社會壓力而遵守社會公德,高尚的個人品德具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是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突出道德價值的作用?!编l村全面振興所蘊含的道德價值直接影響到廣大農民的行為取向,加強道德風尚建設有利于廣大鄉村塑造新時代農民形象,有利于增強他們對“五位一體”價值的認知。社會道德風尚建設可使農民道德教育與社會主義公民教育同向一致,使廣大農民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和要求,明確社會主義新鄉村公德觀的內涵,不斷提升農民整體道德文化素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精神保障。
三、加快鄉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鄉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具體實踐中仍存在思想認識不足、公共文化建設不到位、公共文化生活空心化、內生動力不足、文化資源整合不到位、婦女政治參與權利意識不強等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存在不足
思想認識不僅是開展工作的基礎,而且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前提條件。對文化建設工作如果存在思想認識上的不足,勢必影響工作的有效開展。當前有的鄉村干部不重視文化建設,認為主要工作是抓經濟建設,抓脫貧攻堅;還有的鄉村干部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建設好鄉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他們的文明素質自然就會提高,鄉村社會風氣自然就會改善,鄉村振興目標自然就會實現。不少鄉村基層干部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很少組織開展家庭文明建設?!白x書無用論”的思想依然存在,導致有些鄉村青少年義務教育未完成就輟學。同時,一些農民群眾認識不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因而也不愿意參與鄉村文化活動。
(二)公共文化建設不到位
鄉村公共文化建設關系到人口素質提升,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公共文化建設不到位,必然降低對廣大農民的吸引力,難以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鄉鎮基層領導干部在鄉村公共文化建設中忽視了農民的主體地位,缺乏深入基層的走訪調研,缺少與廣大農民的互動交流,致使公共文化建設功能缺位,建設內容脫離實際,服務體系不完善,部分政策制定與實施不深入人心。有些鄉村公共服務文化缺乏發展動力,活動頻率不高,針對性不強,沒有發揮出文化鑄魂效應,不能適應農民文化精神需求,對廣大農民缺乏吸引力,影響了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開展。
(三)公共文化生活空心化
農民公共文化生活空心化,不僅會對鄉村傳統文化傳承帶來沖擊,而且會對鄉村文化建設產生不良影響。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鄉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提供了機會,也造成許多婦女、兒童以及老人被留在了農村,形成了農村“空心化”現象。由于這部分留守人口整體文化素質較低,對農業科學技術難以掌握,因此在農業生產中也就難以推進機械化和標準化,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任何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發展起來的,因此,應該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系統地研究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痹谵r耕文化為主體的社會中,農民勤勞、淳樸、善良,生活節儉,但隨著鄉村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農民自由行走于城鄉之間,他們的一些傳統思想觀念隨之發生了消極變化,個人主義抬頭,拜金主義時常出現。農民除去勞作時間,業余文化活動多以看電視、打麻將為主,公共文化生活越來越空心化,鄉村傳統文化日趨式微,給鄉村文化建設帶來不良影響。
(四)內生動力不足
鄉村文化建設需要外力推進,更需要內生動力的主動促進,只有具備充足的內生動力,才能使得鄉村文化建設蓬勃發展。一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在人生觀發生變化的同時,傳統的家庭觀念也發生了不小變化,鄉土情結逐漸淡漠起來。包含老人、婦女、兒童在內的留守人群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接受鄉村文化教育的興致不高,這使得鄉村文化建設缺乏基礎支撐,內生動力嚴重不足。同時,多數鄉村中存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作為或無力作為的狀況,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常年在外工作,造成不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和教育,使得對他們的健康人格、良好品行的培養教育被弱化了,而這種家庭教育極其不利于鄉村文化建設。
(五)文化資源整合不到位
文化資源的整合對鄉村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而且能夠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目前,一些鄉村領導干部對鄉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本土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挖掘、整理、規劃和利用。一些鄉村的文化遺產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在挖掘利用手段和渠道上比較單一,沒有特色創意,導致文化遺產資源利用率低,且不能進行系統有效的管理。在一些偏遠山區,文化基礎設施仍然非常短缺或者簡陋,數量還比較稀少,僅有的文化廣場、文化禮堂、電子閱覽室以及青少年游樂場等缺乏整合和管理,沒有專人維護和定期整修,老化破損嚴重,并且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被挪用、被擠占等現象。
(六)鄉村婦女政治參與權利意識不強
鄉村婦女政治參與權利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鄉村社會治理效果。由于大量鄉村勞動力進城,出現了“農民以女性為主、農業離不開女性、鄉村由女性支撐”的狀況,因此鄉村婦女能否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占有社會資源的多少,會影響到享有政治權利的多少,鄉村婦女被束縛在家庭這個較小的私人領域中,很難獲取更多的社會經濟資源,因此參與基層治理的能力就很有限,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比較小。在不少鄉村,婦女參政意識不強,很少參與基層治理,自然經濟產生的性別分工模式也較為嚴重地束縛著她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一些鄉村的婦代會組織凝聚力不強,其職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廣大鄉村婦女在村民自治活動中本應該具有的一定地位也被忽視。鄉村婦代會組織職能的逐漸弱化,使女性自身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致使鄉村婦女缺乏參與村級治理的積極性。鄉村婦女對《村委會組織法》缺少充分認知,不熟悉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程序,導致其對參與基層治理態度冷漠。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只有使鄉村婦女積極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積極有效地推動鄉村經濟和政治民主的發展。
四、加快鄉村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
加快鄉村文化建設需要立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搞好鄉村文化創意設計,落實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鄉村思想文化建設,加大建設文明鄉村力度,促進鄉村文化傳承發展,注重新時代鄉村文化的培育,強化鄉村農民道德建設工作,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一)搞好鄉村文化創意設計
文化創意是加快鄉村文化產業振興的基礎,好的文化創意能促使鄉村不同類型的產業加快發展并不斷壯大。一要進行資源調研。文創產品的創意來源于鄉村本土文化,因此要了解鄉村歷史背景、文化習俗、名勝古跡等,對本土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在傳承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其內涵,進一步體現社會經濟價值、人與自然和諧價值、文化傳承價值。二要立足時代發展。要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文化生態建設,對文化產品進行創意設計,挖掘符合現代設計的鄉土文化元素,提取本土文化特色符號,突出鄉村風土人情,彰顯文化獨特個性,做到時代性與本土性有機統一,使鄉土性融合到現代性之中,歷史性融合到實用性之中,充分體現鄉村文化特性,使傳統文化既得到繼承又得到發展,形成符合當下文創設計理念、代表當地本土文化的系列產品。三要滿足消費需求。要針對存在的問題,調查探究農民消費需求,汲取民間設計智慧,將傳統文化融合到現代鄉村文化之中,對鄉村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設計出能夠豐富消費者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文化創意產品,使鄉村文化振興推動下的文創產品既具有本土性、時代性,同時又具有實用性,符合消費者物質和精神需求。四要注重傳承保護。要有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使鄉村文化建設中的非遺與現代文創產業有機結合,創新設計和傳承發展融合統一,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構建鄉村文創產品設計協作平臺,融合鄉土文化元素,創造特色鄉村文化,用創意產品與時代特性相結合的方法,讓鄉村文化擁有獨特持久的魅力。
(二)落實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不論是精神文明建設還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在客觀上都離不開公民道德建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發展鄉村先進文化的客觀要求。中華民族所推崇的道德建設,既蘊含著愛國、自強、和諧理念,也蘊含著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道德風尚建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必須加強鄉村道德風尚建設,特別要重視鄉村農民的道德建設,提高鄉村農民對《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認識,通過組織開展各種活動,讓廣大農民結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推進鄉村道德風尚建設,促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鄉村道德體系建設,保證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要針對農民群體的道德素質狀況,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立足鄉村實際,采取適合農民道德素質現狀的道德教育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活動。同時,要使鄉村道德風尚建設取得實效,必須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觀能動性,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與道德風尚建設實踐,不斷增強他們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踐行能力。
(三)加強鄉村思想文化建設
鄉村文化建設一是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痹卩l村文化建設實踐中,要強化措施,抓好落實。二是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要以農民文化價值觀為重要基礎,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文化的價值,重拾文化自信,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認知,推動鄉村文化的蛻變、成長與發展。要針對農民的思維習慣和接受能力,運用多種媒體、不同類型的文藝作品及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使鄉村意識形態教育常態化、規范化。三是發揮鄉村文化主體的作用。鄉村農民具有文化建設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廣大農民充分發揮主人翁作用,積極參與文化建設活動,并使鄉村文化建設成為農民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四是完善城鄉文化結對幫扶機制。要積極促進城鄉文化交流,組織地方藝術團體及高等院校師生深入鄉村開展藝術幫扶活動,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完善交流制度,引導社會各類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文化建設,為加快鄉村文化建設提供專業技術支持。五是形成鄉村文化建設保障機制。建立健全鄉村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優化鄉村文化建設的政策輿論環境,出臺人才政策,吸引外來文化人才,增強文化活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加大建設文明鄉村力度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明鄉村的建設。一是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道德風尚。在鄉村舉辦道德講堂或者夜校,宣傳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道德風尚,引導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訂立村規民約,使鄉風文明滲透到村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講文明成為群眾的道德遵循。二是發揮文化對精神風貌的重塑作用。大力倡導和弘揚美德新風,突顯鄉村文化的淳樸、敦厚之美;聯系鄉村文化建設實際,結合新時代發展特征,汲取傳統鄉村文化精華,樹立鄉村社會新風;用身邊的道德模范不斷豐富鄉村社會新風的內涵,聚集鄉村文明的正能量。三是發揮文化對鄉村善治的保障作用。文化活動要順利開展,廣大鄉村必須完善綜合管理體系的建設,為鄉村文化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深化鄉村社事中心“文化善治”系列工程,將文化元素融入鄉村社會建設及治理領域,積極開展“幫助社區孤寡老人”“走進貧困家庭”“幫助留守兒童”等活動。逐步提升村民文化藝術修養,重塑鄉風文明,引領鄉村文化風尚。四是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鄉村教育不僅是對年輕一代的教育,還有對中老年人的教育。在狠抓基礎教育的同時,政府可在鄉村創辦一些老年大學,讓老年人重返校園充實完善自身,有效提升廣大村民的綜合素質。五是提高鄉村婦女對政治參與的認知。引導鄉村婦女參與到鄉村社會管理和道德風尚建設實踐中來,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鄉村婦女的文化素質,提升鄉村婦女對參政議政重要性的認識。同時積極開展對鄉村婦女的文化教育和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廣大婦女的文化和道德水平。六是培育新時代優秀鄉村家風。優秀家風對于家庭成員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構建鄉村文明健康家庭的基礎,可助推鄉風文明建設。通過不斷培育新時代鄉村優秀家風,可加快鄉村這個社會大家庭文明道德風尚形成的速度,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五)促進鄉村文化傳承發展
促進鄉村文化傳承發展要不斷豐富誠實守信、扶危濟困、孝老愛親等優秀傳統的時代內涵。一是注重傳承創新。加大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豐富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有效轉化創新中國傳統的“知行觀”“義利觀”“和合觀”。二是整合優化資源。充分挖掘鄉村遺址、遺跡、文物、文獻資料等文化資源,有效進行開發利用,帶動鄉村旅游并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培育新時代鄉村文化精神,增強鄉村文化凝聚力。注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剪紙、秧歌等的傳承與“活化”,在政策上和資金上予以扶持,使之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引擎。三是注重傳播交流。加大鄉村文化的傳播交流,將“送文化”“種文化”“育文化”有機融合,使文化處于動態交流狀態,既可以激活鄉村文化的內生動力,增強文化的活力,也可有效擴大鄉村文化的影響,夯實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四是健全保障機制。鄉鎮政府及村委會要根據留守人口的需求,供給相應的服務,落實并完善鄉村文化建設供給機制,除了為留守老人提供相應娛樂設施外,還應提供適當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文化服務。留守婦女更多擔負著照顧老人或子女的責任,對其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知識技能培訓、文化教育培訓,以滿足她們尊老、愛老、養老及子女教育方面的文化需求。
(六)注重新時代鄉村文化的培育
振興鄉村文化,不僅要傳承優秀鄉村文化,還要結合新時代社會需要,培育具有時代特色、積極向上的文化產品,反映鄉村農民的新生活和新精神。一是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一些鄉村的文化人才存在青黃不接的狀況,不能滿足農民在文化方面的基本需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制定鄉村文化人才培育計劃,挖掘鄉村文化創新人才,優化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多創作新作品,定期到鄉村巡回演出。二是培育新時代鄉村文化。進行鄉風文明建設,要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基礎上,結合新時代鄉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創新鄉村文化宣傳內容和方式,通過對各種感人事跡的宣傳,培育鄉村新文化,振興鄉村文化。三是養成良好家風,培育良好家訓、家教。每個人接受的最初教育都是家風、家訓、家教,這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新時代優秀的鄉村家風,既能有效約束其家庭成員的言行,還能增進鄰里和睦。通過挖掘、評選當代優秀家風、家訓、家教和評選鄉村文明家庭、好婆媳、孝心青少年等活動,可促使鄉村更多的家庭培育形成優秀家風,營造人人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四是發揮鄉賢作用。鄉賢是從鄉村走出去的優秀人物代表,對當地農民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進行文化振興和鄉風文明建設的寶貴資源。要把鄉情、鄉音和鄉愁等作為紐帶,創建“鄉賢會”,以此來吸引和凝聚各類鄉賢,壯大鄉賢隊伍,引導鄉賢們支持家鄉經濟文化建設。同時積極開展“學鄉賢”“親鄉賢”“敬鄉賢”活動,向鄉賢看齊,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建設新的鄉賢文化,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服務。五是發揮鄉村干部引領作用。鄉村干部要自覺服務群眾、聯系群眾、凝聚群眾,貫徹落實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要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注重教育培訓和廉政文化建設,在生活和工作中使其嚴格自律,起到帶頭作用,為鄉村文化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七)強化鄉村農民道德建設工作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重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深化集體主義教育,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積極推進鄉村社會公德建設,開展農民職業道德教育,培育鄉村家庭美德,提升農民個人品德建設水平,從而促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一是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鄉村和諧是鄉村振興、鄉民幸福的重要前提,因此對農民進行道德文化教育,要結合“和諧鄉村”教育展開,在農民群眾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社會主義公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意識,不斷提高其道德判斷力和道德行為的選擇能力,增強其自我約束能力,處理好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維護鄉村的整體和諧氛圍,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在廣大農民中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牢固樹立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的觀念,做符合“四有”標準的新型農民;弘揚中華孝道,開展爭做好媳婦等一系列活動,孝敬父母、孝敬公婆、尊敬長輩,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氣。三是制定鄉村道德文化規范。鄉村道德文化建設要立足實際,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文化建設的規范及監督約束機制。針對鄉村道德體系不成文的問題,組織相關力量,深入鄉村社區開展調查研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完善。制定本村“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操辦標準”等,使廣大農民有所遵循。四是營造健康向上的鄉村道德文化環境。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需要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圍,鄉村道德文化建設的良性循環發展需要完善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因此要有效利用高科技手段,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使電視、網絡進村入戶,同時組建高水平的鄉村思想道德宣傳隊伍,建設高標準鄉村文化中心和文化活動廣場,將其作為鄉村道德建設的陣地和載體。
(八)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中華文化是鄉村道德建設的中華民族底色,既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基礎,也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鄉村文化的發展,鄉村道德建設就難以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一要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宣傳,提高鄉村居民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提高農民的守法意識,立足實際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工作。二要立足鄉村實際,守正創新,在鄉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三要以地方特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鄉村文化建設。在公共場所通過設置公益廣告,宣傳中華優秀家風家訓,宣傳中華文明禮儀。在鄉村學校和少年宮,經常組織開展誦讀中華經典活動,傳唱中華優秀童謠,展示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成果,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四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鄉村文明。針對“雙十一”等不同類型的購物狂歡節開展網絡文明宣傳活動,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增強節儉意識,反對鋪張浪費。針對疫情后公共衛生安全,宣傳“公筷連著你我他,衛生維護靠大家”等網絡公益宣傳。在九九重陽節,開展“愛老敬老過重陽”網絡傳播活動,倡導傳承孝道。完善“五級”國學講堂網絡全覆蓋,全力推進鄉村文化宣傳普及,有效振興鄉村文化。
總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認清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視當前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立足鄉村振興實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強化措施,真抓落實,加快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
(作者系孔子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山東網 2021-02-2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