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都是打通群眾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在聚焦群眾需求、優化宣傳策略、突出效果導向上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就必須著眼人民立場,統籌建設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切實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向縱深發展,真正使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在基層實起來、強起來,讓黨的惠民政策和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融”聚基層拓展服務功能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對基層思想文化宣傳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大部署,是時代之需和群眾所盼。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語境下,要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依托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層陣地,突出思想引領,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統籌運用傳統輿論陣地和新媒體手段,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譬如,作為基層治理典范的“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諸暨從2018年開始探索發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創新路徑,在進行思想宣傳時始終將目光對準“楓橋經驗”這個傳家寶,全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又如在“老爸茶館”開設“板凳課堂”,通過“鄉村播報”,將“大道理”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用“地方方言”講述“身邊感人事”,進一步增強了宣講的親和力、感染力,使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具溫度、更有活力、更接地氣。
作為基層傳播的主流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平臺。然而,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影響力不強,這主要表現在媒體資源明顯不足、內容生產能力偏弱、傳播方式略顯單一、傳播渠道相對有限等方面,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可以有效補齊這些短板。通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構建“中心—所—站”組織架構、分層設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分隊—小隊”,不僅可以統籌整合基層各類資源,還能在形成鏈式結構的同時縮減“反應鏈條”、減少“交叉環節”。如此一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可以通過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凝聚志愿力量,最大限度地彌補縣級媒體資源不足、覆蓋面小的問題,從而生成多元主體參與內容生產的傳播生態體系,進一步筑牢文明實踐陣地,真正實現“兩個中心”的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
甘肅金昌、浙江麗水、廣東云浮和重慶高新區金鳳鎮等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建設進程中,精心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論政策宣講”“孝善矩陣”“文明新風15分”“一村一品節目”“鄉賢課堂”等多項文明實踐特色品牌,讓文明實踐扎根基層、遍地開花。通過開展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富有活力的文明實踐主題志愿活動,以“小切口”宣傳“大思想”,使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能夠同頻共振、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兩個中心”全面深度融合。
以“實”為主,滿足百姓需求
作為基層傳播的主流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輿論工作導向,有效整合縣級廣播電視、網站報刊、“兩微一端”等所有縣域公共媒體資源,充分發揮黨的執政優勢,將信息傳播、政策解讀、基層治理、民生保障和政務服務融為一體,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只有辦好群眾的事,才能帶好群眾的路。重視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保障。
譬如,縣級融媒體中心利用自身平臺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題專欄,選派融媒記者以報道文明實踐的先進典型和特色亮點為抓手,全程參與傳播文明實踐活動,拉近距離,傾聽民生。從鄉村的公廁改建,到城鎮的文明課堂開講;從山東龍口大槐樹下的防疫宣講,到北京郊縣里的“村民說事兒”,用拉家常的方式聊政策、話文明,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提升了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使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基層與社區開展防疫宣傳和群防群治的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雖社交距離有限,但在縣級融媒體中心與新中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積極高效溝通下,相關部門全力做好疫情宣傳和防控工作,深入基層和社區開展多種方式的精神文明網上教育活動,大力弘揚時代新風,有效改善民風民俗,同時也讓移風易俗新風尚成了抗疫戰疫的堅實保障和創新舉措。在重慶涪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合力抗疫的過程中,二者充分發揮“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陣地作用,通過融合創新的實踐活動來突出亮點宣傳群眾、做出實效教育群眾、獻出真愛關心群眾、拿出真情服務群眾,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真情實意。
兩者結“合”實現同頻共振
要深入推進“兩個中心”落地見效,需統籌“兩個中心”協同創新。要用政治貫通“兩個中心”,用技術打通“兩個中心”,用移動聯通“兩個中心”,努力做到線上線下畫好“同心圓”。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化,將線下的日常文明觀念和鄉村民規轉移到線上;促使網絡媒體實體化,將融媒體中心的教育內容轉化為現實空間中的實踐情景,引導民眾線上線下同步遵循文明觀念。
一是要搭建高效暢達的立體融合信息平臺。要讓百姓“言為心聲”,讓黨“聲”入人心。如浙江海寧許家鎮的“鄉村土廣播”,讓每位村民都擁有話語權,通過“言”表心聲、化矛盾。黨“聲”入人心,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方法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賦予理論更為濃厚的生活氣息,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風格,人民群眾在傳承踐行傳統文化的同時,又能夠接受黨的新理論知識,化被動為主動。
二是厘清“兩個中心”線上和線下的邏輯關系。“兩個中心”是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所以必然要打破它們互不相往的傳統格局。縣級融媒體中心側重于線上宣傳的方式,利用強大的傳播力,全方位宣傳黨的思想理念,為文明實踐活動提供輿論支持,形成文明實踐的線上陣地;而各類特色志愿服務活動,則是文明實踐中心的線下陣地。因此,我們要把線下線上兩種資源統籌起來,形成有形陣地和無形陣地相貫通、網上與網下相疊加的輿論傳播工作格局。
三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給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豐厚的文化給養。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素材主要來自線下文明實踐中心舉辦的“村民問政”“紅色故事會”“鄉村播報”等活動。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服務集聚用戶群,靠效果增強黏合度,致力于將融媒體中心建設成為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因此,只有將“兩個中心”結合起來,全力畫好“同心圓”,才能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是融媒體中心要賦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互聯網思維。不僅要強化公眾性,也要抓牢創新性。強化公眾性,是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可以通過吸納意見、公開政務、招募志愿者,堅持良性引導和理性推手并舉,鼓勵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共享文明實踐成果。抓牢創新性,是指推動文明實踐供給側和需求側精準對接,促進實體空間網絡化、虛擬空間實體化,將網絡空間中的教育內容轉化為現實空間中的模擬場景、實踐動景和教育情境,引導民眾主動踐行文明觀念,增強文明實踐的針對性、有效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21年4月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