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間,滿目蒼翠。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的黎族村寨毛納村,習近平總書記躬身察看黎族特色農產品,翻炒將生態優勢“變現”為經濟價值的春茶。他叮囑大家,鄉村振興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兩化”路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引領著我們對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辯證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入。
什么是產業生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讓產業更綠,讓生態文明的內涵要求約束和引導產業發展的方向,守住綠水青山的“底線”。如何理解生態產業化?就是用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思維推動生態建設,將生態優勢變為產業優勢,讓鄉村活起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鄉親們的日子美起來,實現“金山銀山”的愿景。
“兩化”如同一根長鏈條上的兩個齒輪,前者轉不好,后者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后者轉不動,前者也必然會失去動力,行不長久。二者互融互促、互相帶動,就是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后發趕超、人與自然和諧共贏的新路子。
這路雖新,卻并非無跡可尋。
早在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語重心長地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倍嗌健⒍嗨⒍嗑G的八閩大地,成了中國鄉村生態文明體制創新的先行區與試驗地。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從“群眾關心什么就做什么”入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千萬工程”,實現了浙江鄉村萬千農民攜手共建美麗家園的巨大變革,收獲了環境與經濟共贏的局面。如今,當年鬧著要拆老房子建新樓的管頭村保留了烏石房,光旅游一年就有上億元的營收。
這些,都是我們在“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路途上進行的生動探索。如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更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大功夫。
要把功夫下在用“長牙齒”的手段實現“產業生態化”上。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底層邏輯和安全邊界,不僅要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執行嚴格的環保評估標準,更要嚴防在濕地公園里建礦泉水生產項目、在青山綠水間搞違建別墅、在網上倒賣東北黑土這類“發生態財”事件的發生。
要把功夫下在探索“生態產業化”多樣實現路徑上。鄉村的多樣性決定了鄉村“生態產業化”的多樣性和可能性,賞花賞果賞風景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鄉村的產業發力點。未來,還要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通過貨幣化與資本市場實現“生態資本深化”,發展碳匯經濟、生態金融等新型生態產業業態。這將成為激活鄉村生態資本、實現鄉村厚積薄發的重要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把功夫下在如何讓鄉親們更好地分享“生態紅利”的機制探索上。父老鄉親是好空氣、好環境的所有者,也必然應當在“兩化”過程中成為最大的收益者、受益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牢握住這支指揮棒,就能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態中的“好日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22年4月2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