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間,“象牙塔中的腐敗”頻頻曝光。記者對2015年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涉及高校反腐的數據進行梳理發現:2015年平均每周一名高校領導被通報、一本院校被通報校領導比重更大、北京高校被通報人數最多。一時間,“你們學校領導有問題嗎?”等話題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1月3日人民網)
在反腐持續跟進的今天,象牙塔的腐敗問題如期而至被公開。自反“四風”以來,“貪污受賄”總是一個繞不開的主題,高校腐敗亦是如此,甚至出現公眾所認為的“潛規則”,是高效運作的慣例,卻沒有意識到“象牙塔”腐敗的嚴重后果。然而就2015年高校腐敗的數據而言,一本院校當之無愧摘得了“高校腐敗重災區”的桂冠。
筆者在為反腐取得驕人成績感到欣慰之時,也為高校教書育人的出發點多了幾分隱憂。試想,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的清靜之地,承擔著為“中國夢”、“十三五”建設輸送不竭人才的職責,而一本院校的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對象,可見其職責頗巨。但細數如今落馬的“院長們”,他們在被誘惑湮沒之時,也讓教書育人的責任與擔當在腐敗的沉疴中遺失殆盡了。
教育腐敗的沉疴源于“院長們”教書育人底線的失守。首先,如今高校已大多實行院長負責制,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缺乏外部權力的制約讓“院長們”獨攬大權,甚至不乏高校紀委等權利監督部門依賴于高校,使這些權力不自主的由院長所掌控。其次,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開發商的“糖衣炮彈”,而面對利益誘惑,思想的防線便在個人利益與責任擔當間出現失衡。最后,高校的“市場化”成為院長解一時之需的“融資”手段,長此以往,便成為了“發財”的門路。
所謂“當官發財應當兩道”,院長作為高校建設的“判官”,作為為學生指明方向的“父母官”,更應在教書育人的的職責上多些承擔,在教育腐敗的沉疴上多些意識憂患,而在誘惑前少些利欲之心。
作者地址:成都市武侯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