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我們當?shù)禺a(chǎn)的綠茶和面條,原生態(tài)、無污染。”每次節(jié)假日“例行”走訪有關部門領導,貴州省納雍縣疾控中心主任李全都會熱心地“推介”當?shù)赝撂禺a(chǎn)。當然,這些土特產(chǎn)都是無償?shù)摹W尷钊珱]想到的是,他的“熱心腸”卻換來了一個黨內警告處分。(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1月8日)
嚴禁贈送或收受土特產(chǎn)是中央“六項禁令”明文規(guī)定之一,對李全的行為,套用中紀委的話來說,就是十八大還不收手。個人背個紀律處分是罪有應得。我國雖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但從沒提倡過花公款為機關或個人搞關系。文章報道稱是李全錯解“禮多”的含義,完全是推托之詞。還有是誰收了這些禮品?為此受到什么處理?畢節(jié)市紀委也當給個說法。畢竟收禮的人不可能都是普通辦事員,讓群眾看看紀委是否僅拿軟柿子捏?
打著協(xié)調工作關系為名的“例行”走訪,能獲得內部班子成員贊成,收禮的領導干部也收得放心,說明這種習慣由來已久,并非心血來潮。為何“四風”整治行動這么久,還有人敢頂風違紀?就在于李全對“禮多”的錯解,在基層仍然很有市場。送禮者打紀律和規(guī)矩的“擦邊球”,認為只要公款不落入自己的“腰包”,即使被查出來,問題也不大,自己扛了就是。只要領導認為“懂事”,能簡在心中就行。收禮的領導干部自然也樂得安心,反正有人扛著。出了事,也找不到自己頭上。因此,除對送禮者進行通報處理外,更需對收禮者“曝光”嚴懲,促使收禮者堅決拒收,才能斬斷伸向公款的“黑手”,讓此類“例行”走訪再無市場。
俗話說:“千里長堤潰于蟻穴”。收受土特產(chǎn)看似小事,卻反映了一名黨員干部對待群眾的態(tài)度。明知道下屬是用公款購買土特產(chǎn),卻欣然笑納,不愿傷了下屬的恭敬之心,實質是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在心底縈繞不去,忘卻了公款是群眾的血汗累積,更背離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作風要求。人們常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作為領導干部會不懂得這個道理?明知不能收,卻還是管不住手,不僅是價值觀開始動搖,也是向牢獄的深淵邁出的第一步。自當如山東的“兩個蘋果”案例一樣,給予黨紀黨規(guī)處分,才能正風肅紀,讓“禮多”回歸禮節(jié)、禮貌的正途。
懲治收禮者,除防止黨員干部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更是對嚴格執(zhí)紀的正面闡釋,讓黨員干部看到,真正的“關心保護干部”,不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而是“動輒得咎,依規(guī)嚴懲”,不讓小毛病拖成大問題,個別人發(fā)展到更多人,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才能讓所有的黨員干部都不敢、不愿觸碰紀律紅線。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