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社會藍皮書:數說中國農民

[ 作者:中國皮書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15 錄入:7 ]

報告基于2015 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 (簡稱 2015CSS 數據,2015CSS系由中國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于20156~10月在全國開展,覆蓋了除新疆、 港澳臺之外所有省份的 18~69歲的中國戶籍人口。本文所稱的農民, 是指年齡在1869歲之間的農業戶籍人群, 也就是在戶口性質選項中填報為農業戶口的人群。 曾經是農業戶口但現在持居民戶口的人群不包括在內。

(一)個體基本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18~69歲的農民平均年齡為47歲。

性別比例情況為男性占43.8% 女性占56.2%。

從政治面貌看,90%的農民是群眾身份, 中共黨員占5.2%, 共青團員 比例為4.7% 與此數據中的全國黨員比例 9.5% 相比, 農業戶籍人口 中的中共黨員比例偏低。 將政治面貌分性別來看, 發現性別差異統計顯著, 男性中的中共黨員比例高于女性5個百分點。

從婚姻狀況看, 初婚且有配偶的比例為83.1%, 未婚比例為8.7%, 喪偶4.6%, 再婚有配偶2.1%, 離婚1.2%。 此外同居的比例達到0.3%。 相對來說, 被調查的農業戶籍人群的婚姻狀況較為穩定。

從教育程度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數, 比例達到82.90% 其中未上過學的比例為15.7%; 高中和職高職校畢業者比例為9.5%, 中專學歷者比例為2.40%; 難能可貴的是, ??埔陨蠈W歷者占比超過5.20%, 包括大專3.10%、 本科2.00%以及研究生0.10%。 在未上過學的人群中, 年齡段越高則未上學比例越大, 其中, 60年代及以前人群中未上過學的占到 1/4,90年代人群中這一比例降為3.50%。 隨著義務教育的逐漸普及, 80年代和90年代人群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未上學人群, 很值得注意。

將受教育程度分性別來看, 可以發現受教育程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男性中的未上學比例比女性低了14個百分點, 且其初中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都高于女性。 可見, 調查中農業戶籍人群的受教育程度以小學和初中為主, 存在一定 比例的文盲, 整體文化程度偏低, 呈現男性文化程度高于女性的性別差異。

(二)居住與工作狀況

從居住地域看, 居住在村莊的農民比例達到77%, 居住在鎮上或城鄉接合部的農民占8%, 兩項合計85% 居住在市縣城區的為13%, 其中居住在中心城區的占到10% 雖然村莊仍是農民最主要的生活居住場所, 但預期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 離村進城居住的人們將愈來愈多。

就住房擁有狀況來講, 自己或家里擁有一套房的比例占到80.5%, 擁有兩套房的比例達到14.5% 擁有3套及以上房屋的比例約為1.9% 值得注意的是, 一套住房都沒有的農戶比例達到3.1%, 這意味著有一定比例的無房戶的存在。 進一步分析發現, 這些人主要分布在村莊或市縣中心城區, 借居親友房屋或者租住他人房屋。 從自有住房的總面積來看, 農民自有住房面積平均達195平方米, 但內部差異比較大。 考慮到家庭人口數, 計算發現家庭人均自有住房面積約47平方米。 此外,從自有房的居住情況來看, 近九成的農業戶籍人口本人會住在自有房里, 但仍有約10%的有房戶租房居住。 當自有房在一套以上時, 其他自有房不由本人居住的比例則非常高, 并且空置的比例也約達四分之一。

數據顯示, 農業戶籍人群的平均家庭人數約5口人。 從家庭觀念來看,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把自己的父母當成家人。41.1%的男性把父親視作自己的家人,44.8%的男性認為母親是自己的家人; 相比之下, 持有這一觀念的女性比例則低很多, 分別為17.9%18.0%

同樣, 從家庭居住和家庭收支看, 男性與父母親同吃同住、 共同收支的比例均高出女性許多。 顯然, 更高比例的男性視父母為自己家人、 更高比例的同吃住和共收支意味著兒子在居家養老中仍在發揮重要作用,養兒防老對于農民群體的現實意義仍非常突出。

根據農業部提供的數據, 截至2014年底, 全國共有2.3 億多農戶承包 了近13.3億畝耕地, 占農村集體耕地的92.8% 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 4.03億畝, 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0.3%。在承包耕地流 轉面積比重接近三成的情況下, 戶均經營耕地狀況究竟如何呢?2015CSS的調查數據顯示, 戶均耕地承包面積為5.97畝, 閑置面積約0.44畝, 轉入約1 畝, 轉出0.76畝, 實際經營的耕地面積約5.8畝左右。 林地和水面的戶均承 包面積分別為1.48畝和0.17畝, 實際經營面積分別為1.29畝和0.17畝。

關于工作狀況, 在調查中,有工作是指三種情況中的任一種:

最近一周以來: ①從事過1小時以上有收入的工作; ②在自己/自己家庭或家族 擁有的企業/機構中工作, 雖然沒有報酬, 但每周工作在15小時或每天工作 3小時以上; ③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結果顯示, 在所有農業戶籍人口中, 有工作比例達到73.1%, 有工作但暫時歇業的比例為2% 沒有工作的比例達到24.9%。 分析有工作的農業戶籍人群, 真正純務農的人員只有約一半的比例 54.8%), 以務農為主并同時從事其他非農工作的比例達到7.9%, 以非農工作為主并同時從事務農的比例為10.9%。 目前, 只從事非農工作的人數 達到26.4% 即農業戶籍人群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從事與農業生產活動無關的工作。 全職或兼業從事非農工作的人數合計達45.2%。 從這部分人從事非農工作的時間和收入看, 2015 1~9 月, 平均每月工作23.2 天, 每天工作9.3個小時, 平均月收入1486元。 按照現行的國家職業分類編碼標準, 農民全職或兼業從事的非農工作主 要集中在 業: 人、 38.3%), 23%), 14.6%)。 看, 是: 業(19.8%), 批發和零售業 18.8% 以及建筑業 13%)。

此外, 就個人的 年收入看,2014年的個人年均收入為1.7 萬元, 但個人年收入差異很大。 前面的數據已顯示, 近四分之一的人處于沒有工作的狀態。 除去喪失勞動力” “正在上學等人群, 真正有能力就業卻沒有工作的農民勞動力人群達到18.1% 而這部分有能力就業卻未就業的人, 男女差異非常顯著,女性比男性沒有工作的比例高了52.4個百分點, 說明男性的就業比例遠高 于女性。 對這群人追問原因, 發現最主要的不工作原因是料理家務, 比例為47.5%; 其次是因本人原因 (如健康、 辭職等) 離開原工作28.6%); 承包土地被征用 (占2.3%)、 畢業后找不到工作 (占2.1% 等其他原因也占一定的比例。 對比沒有工作的女性和男性, 發現女性因料理家務而無工作的比例遠遠大于男性, 高約42 個百分點。 這在一定程度 上, 說明農業戶籍女性在家庭生活的照料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料理家務而沒有工作, 其實際要做的事 (家務/照看孩子) 興許一點不少。 外, 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存在差距。 數據顯示, 他們愿意就業的比例低于有能力就業的比例。 這群人如果面臨工作機會, 他們中53.3%的人有能力在兩周內去工作; 但從工作意愿來看, 僅有3.1%的人打算工作, 而沒有工作意愿的人達到66.9%。

(三)社會保障與生活質量

數據顯示, 農業戶籍人群中擁有養老保險的比例為57.1% (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為主), 擁有醫療保險的比例為91.1% (以新型農村合作醫 療為主)。 而失業保險、 工傷保險、 生育保險以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 農民的享有率都很低, 4%6%之間。

此外, 那些領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 平均年齡為53歲, 而不領取此保障的人平均年齡小約4歲。 在分析農業戶籍人群及其家庭在過去的12個月里遇到過哪些重要生活 問題時, 結果顯示在列出的十類生活困難中, 排在前四位的是: 物價上漲, 影響生活水平 51.4%); 家庭收入低, 日常生活困難 47.9%); 醫療支 出大, 難以承受 38.7%); 住房條件差, /買不起房 37.4%)。 可見, 此人群當前急需的是穩定物價、 提高家庭收入、 降低醫療支出、 改善住房條件等。 值得一提的是, 13%的人認為自己以上問題都沒有遇到過。

在對外語、 電腦、 互聯網等現代性技能的掌握上, 調查顯示, 相當比例的農民掌握了外語、 電腦、 互聯網等技能。 相對來說, 懂得使用互聯網技能的人群比例最高, 達到27.6% 掌握電腦技能的比例稍次之, 少了5.4 百分點; 掌握外語技能的比例最低 6.7%), 不足一成。 通過詢問工作中是否要用到這些技術, 可以發現有工作的農村戶籍人群中, 由于工作需要所 占的比例不足10% 大部分是出自個人愛好。 對互聯網使用者進一步分析發現: 75.4%的通過互聯網進行聊天交友, 并且幾乎每天都用的比例非常高; 約五成 46.7% 的人員會通過互聯網 在論壇、 微博 (微信)、 博客等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評論, 24.2%的人員會通過互聯網去組織一些線下活動。 可見, 互聯網涉及的幾類常見活動中, 農民最常參與的是聊天交友活動, 互聯網拓展了他們的社交網絡圈, 進而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

2015CSS調查設計了一道題目, 要求填答問卷者評價五年前、 目前及五年后自己在本地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 答卷結果如下。 對于目前狀況的估計, 60%的農民認為自己處于中下層或底層, 認為 自己處于中上層或上層的不足4%, 表明農民總體上認為自己所處的社會層級不高, 狀況不甚讓人滿意。 上推至五年前, 4.8%的人認為自己當時 處于中上層或以上, 這表明一小部分人認為自己目前狀況還不如以往; 認為五年前自己處于中下層或下層者更高達65.1%, 表明更多的人認為過 去幾年自身狀況有所改善。 饒有趣味的是, 對五年后的預期, 21.6%的人認為自己將處于中上以上的有利階層, 即有兩成的人預期自身社會經濟地 位將有大幅躍升; 而認為自己仍將處于中下層及以下的人則減低至不到 39.3%, 就是說, 超過60%的被調查農民預期自己五年后將至少處于中等及以上的社會地位。

(四)宗教信仰

八成以上農民無宗教信仰, 但佛教、 基督教等均有一定比例的信徒, 女性更易信教。

從宗教信仰來看, 與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相符, 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農民占 了大多數 83.2%)。 在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口中, 信仰佛教的比例達到8%, 信奉土地公、 灶神爺等不成體系的民間信仰的比例達到3.9% 道教的信仰 者所占比例為0.5%, 信仰基督教、 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比例分別3.4%0.3%0.4%。 這表明, 作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傳統宗教, 佛教的信仰者所 占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宗教的信仰者。 據統計, 目前中國基督教信徒人數在2300萬至4000萬之間, 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7%~2.9%。 農民中信仰基督教的比例為3.4% 這一比例明顯超過全國數字, 這也表明了近年來基督教在農村地區的迅猛傳播和重要影 響力。 將宗教信仰分性別看, 除了道教和伊斯蘭教外, 女性在佛教、 民間信仰、 基督教、 天主教等宗教上的信仰比例均高于男性。 女性信仰佛教的比例要比 男性高3.2個百分點, 信仰民間信仰的比例要高0.7個百分點, 信仰基督教的 比例要比男性高2.2個百分點, 信仰天主教的比例要高0.2個百分點。 把調查對象分為90年代、80年代、 70年代和60年代 (及以前) 四個年齡群來看, 信仰基督教的個體存在年齡段上的差異, 四個年齡段的信仰者比例分別為2.1% 2.5%、 3.6%、 3.6%, 呈現年齡越大信仰者越多的趨勢。 其他宗教的信仰者則不存在這一趨勢。

(五)生活滿意度與社會信任度

從對生活滿意度的各維度 (包括教育程度、 家庭經濟、 休閑娛樂、 居住環境、 社交生活、 家庭關系) 評估情況看, 1~10 分為評估尺度, 農民對自己家庭關系的滿意程度最高, 平均分7.96 分。 這也印證前文所言, 大部分農民的家庭關系比較和睦、 家庭結構比較穩定。 而其他維度的滿意度 評分大多在5 分左右, 從高到低依次是: 社交生活 6.01 分), 居住環境 5.95分), 休閑娛樂 5.09 分), 家庭經濟 5.01 分), 教育程度 4.83 分)。 顯然, 農民對自己教育程度的滿意度最低。 把對生活滿意度的各維度評分簡單算術相加, 得到總的生活滿意度為 5.8分, 低于全國人口生活滿意度的平均水平5.93分, 說明農民的總滿意度評分低于全國人民的平均水平。

分性別和分年齡組來看, 發現男性對各維度的滿意度評分均略微高于女性。 例如: 男性教育程度的評估 5.04分, 要稍高于女性0.4分; 社交生活要高約0.2 分; 休閑娛樂和家庭關系也各高出約0.2分。

關于社會信任度的狀況, 對十一類人群進行信任評估結果顯示, 信任度由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親人、 朋友、 教師, 且對親人的信任度遠遠超過對其他人群的信任程度。 非常信任水平為例, 73.7%的人群非常 信任自己的親人, 25%的人非常信任自己的朋友, 非常信任教師的比例為 24.5%。 排在后三位的是黨政機關干部、 商人和陌生人。 而排在末位的陌生人被信任的程度遠遠低于其他人群。 警察、 法官、 醫生、 鄰居和同事五類人 群得到的信任居中間水平。 可見, 如何提高商業信用、 如何設計制度以降低陌生人之間的背信風險, 值得關注。 同時, 把這些指標簡單地求均值合并后 1 分最低, 4 分最高), 發現 農業戶籍人群對社會整體的信任得分為2.86 分, 比全國人口的平均得分 2.82分) 略高0.4分。 說明整體而言, 農民的信任水平要稍高于全國人口的平均水平。 需要一提的是, 在對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水平進行指標評估時(1~10分), 發現農民對當前社會人際信任現狀的評估分 5.58 分) 略低 于全國人口對此指標的評估分 5.65分)。 換言之, 作為施予信任的人, 農民對他人的信任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平均水平, 但作為信任現狀的評估者, 民的評估結果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通俗地說, 就是我愿意信任你, 也愿意信任他; 但我不認為你和他之間會相互信任。

對各項現行制度公平性的評估結果顯示, 被五成以上農民認為公平的制度有以下幾項: 高考制度, 公共醫療, 司法與執法, 政治權利, 社會保障待遇, 工作就業機會。 而財富收入分配、 城鄉間權利待遇的公平性均在五成以 下, 排在末兩位。 這說明, 對農民而言, 收入差距、 城鄉差別是最需要解決的社會公平問題。 此外, 數據還顯示, 90%的農民都會經常為國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驕傲, 具有很高的國家認同感。 同時, 他們中有超過八成 80.8% 的人贊 一個人一生的好壞是完全可以由自己來掌握的 說明他們等靠要的意識很弱, 具有較強的自主性。 他們中也有66.2%的人認為窮人是因 為自己的原因才生活困難, 不能怨社會不公平。 此外, 他們在對社會上人 們普遍的道德水平、 遵紀守法水平進行打分時 1~10分), 平均分都在六分以上。 不過, 道德水平 6.04 分) 略低于遵紀守法水平 6.34 分), 社會的總體評價分最高 6.44分)。 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調查的農民群 體對國家、 對社會具有較高的接納度, 面對生活困境時具有較強的韌勁和能動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欧美黑人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