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太不像話了,收了禮還不辦事!”昨日,信陽市潢川縣雙柳樹鎮李樓村村民紀先生告訴大河報記者,2013年,為了給家人辦理低保,一家人湊錢給村干部送了500元禮金,但低保仍沒有著落,紀先生的親戚憤而將此事舉報到當地紀檢監察部門。1月15日,當年送的禮被退回。當地干部稱,會盡快解決紀先生一家的低保。(大河網1月22日)
眾所周知,低保是國家施予低收入群體的一項特殊救助,被稱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網”,滿含著各級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溫情關懷,折射出以人為本的熠熠光輝。但在農村,作為“活命錢”的低保金卻成了“唐僧肉”,頻遭生活殷實的村官及家屬染指,“權力保”、“關系保”、“人情保”屢見不鮮,一些真正的困難群眾卻沒有享受到這項惠民政策。
此次媒體曝光的信陽市潢川縣雙柳樹鎮李樓村村民紀先生,為了給家人辦理低保,一家人湊錢給村干部送了500元禮金,但低保仍沒有著落,再次放大了農村低保制度的漏洞。為何就是這樣一個“最低生活保障線”卻頻頻被突破?紀先生一家的實際情況,村委會其他干部不了解嗎? 李樓村只有送禮才能辦低保嗎?紀先生一家的禮金是不是太少了,所以低保一直沒有著落?到底是哪方面出現了問題?一個簡單的低保辦理,有文件,有程序,為什么想申請就那么難呢?這里面到底有多少“潛規則”,我們無法想象。請問,民政部門去哪里了?監管豈能是“病貓”?
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對低保戶缺乏相應的監督和審查,加之村干部大多是當地的“土皇帝”,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低保到底發給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村干部說了算。村干部染指低保的現象令人瞠目結舌、汗顏不已的同時,也不由得引人深思、發人深省。這種怪狀頻現并成為“潛規則”,不僅傷了那些真正需要吃低保的困難群眾的心,也讓公眾輿論很受傷。
筆者以為,要使農村低保免遭村官權力惡意染指,須多管齊下:一是要建立并健全城鄉低保三級公示制度,利用公開欄、宣傳欄,長期對低保對象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要建立低保聽證制度,所有的低保申請人,都必須參加村里的聽證會,陳述自己的困難狀況;三是嚴把審核關,建立誰核查、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從制度層面上保證低保申請、審批過程的公開、公正、公平。
除此以外,民政部門也要主動出擊,決不能對低保金一發了之,而應經常到群眾中走一走,到低保戶家中看一看,讓那些“李鬼”及時現出原形。如此,方能確保這項德政工程的公益性和純潔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漏保”、“錯保”、“騙保”、暗箱操作和權力通吃,實現“應保盡保,不應保堅決不保”的程序正義,讓農村低保真正成為困難群體的“保護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