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委組織部近日在全市啟動實施了“農村黨員包戶脫貧行動”,要求每個省市建檔立卡貧困村至少要組織動員3名能人黨員,每名能人黨員“承包”貧困戶不少于3戶,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黨員為群眾“包合作”“包種子”“包務工”“包生產”“包分紅”,每年帶動500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共同增收致富。(2月24日 四川日報)
自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以來,全國各地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扶貧”工作上琢磨出了許多金點子,有效地助推了此項工作的進程。但是,也有的地方將“扶貧”流于形式,甚至把有限的扶貧資金用到了非貧戶上,更不要說從根本上徹底治貧。有的地方雖說把貧困戶比較精準地找到了,但僅僅局限于補助點錢財物資,治標不治本,使“脫貧”成為一現的曇花。而針對工作中的種種問題,樂山市的“農村黨員包戶脫貧行動”就顯得既有新意,又能以“治本”為主,徹徹底底“拔窮根”就不會成為空談。
貧困戶之所以貧困,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我們在“扶貧”中對他們不加分析,沒有針對性地“一刀切”,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長期的實踐證明,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經得住檢驗的真理,任何不切實際的行為都不會取得成功。樂山的“扶貧”,就是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摸準了貧困的原因,再由村里的“能人黨員”來進行“承包”。然而,就連這“承包”也是多種多樣的,不是一包了之。
“包合作”“包種子”“包務工”“包生產”“包分紅”這“五包”之間,存在著一種漸進式的關系。對有一定發展基礎的貧困戶,要“包合作”;對有發展意愿但缺乏本錢、技術的貧困戶,要“包種子”;對缺乏生產資料但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特別是留守家庭困難戶,要“包務工”;對部分自身條件較差,因病、因殘無法從事生產的貧困戶,要“包生產”……這樣一“包”下來,就基本做到了“扶貧脫貧”全覆蓋,把政府有限的扶貧資金用于再生產,給了百姓的“漁”,他們就會長期有“魚”。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方案制定得再好,找不出幾個“能人黨員”,就從源頭上失去了活力。作為肩負“扶貧”重任的各級各部門,恐怕還要在培養“能人黨員”上下些功夫。這就要求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覺悟一定要與生產和生活實際相結合,不要去空喊口號。有了“能人黨員”,才有“扶貧”的底氣,才有“脫貧”的資源,承包的形式才會“精準”。只有這樣,此項工作才會立竿見影,事半功倍。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中,“貧困”即是“普遍性”,而“致貧”的原因就充滿了“特殊性”,抓好了這個“特殊性”,普遍的“脫貧”就水到渠成。總之,這樣的“包戶脫貧”只要源頭抓得好,“能人黨員”多,并在“承包”中因地制宜,工作推動起來就快,“扶貧脫貧”就有了“源頭活水”,標本兼治的目標就能實現。(文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關口實驗學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