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去發展,農村老人、孩子的留守問題就成了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他們的生存與生活狀況如何?是否如新聞報道或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無奈?
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通過作者對農村基督徒的實際觀察與體會,以紀實的手法與大家分享有關農民信仰的真實景況。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而喧囂浮躁的社會,如果像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農民一樣,能夠單純地堅守對上帝的信仰,但是誰又能說這不是城市中人遺失的美好,更是上帝的一種祝福呢?正如法國化學家巴斯德說:“我知道的越多,我對耶穌的信仰就越接近一個鄉下農夫。”
聆聽真理的聲音
2015年8月我們去東北林場寫生。
我發現村里的老人多長壽,八九十歲是很平常的年紀。這里的男人上了年紀后普遍有點耳背,且耳背程度與年齡成正比,雖然在聽力上有障礙,但身體依舊硬朗,臉色健康紅潤。或許他們聽不到太多嘈雜的聲音,因此能夠保持平和單純的心境,而這就是長壽的一個因素吧。
想起一個寓言:一群青蛙發現一座高塔,其中有蛙倡議同登塔頂,一覽勝景。
眾蛙皆應,于是一同攀登。途中天氣炎熱,有蛙抱怨:“誰出的這餿主意?咱不是吃飽了撐的嗎?又渴又累,何苦呢?”結果眾蛙皆泄氣,紛紛放棄。唯有一蛙充耳不聞,繼續攀登,終達塔頂。眾蛙肅然起敬,心生好奇:為何我等皆放棄,唯此蛙持之以恒?想探其究竟,待此蛙下來問之,則發現它是個聾子。
對現代人來說,耳根清凈、不聞閑言碎語、拒絕不該聽的聲音并不是消極的回避,而是積極的選擇。現在是信息極其泛濫的時代,不管你愿不愿意,網絡、電視、報紙,各種聲音撲面而來,若不加甄別抵擋,內心中那絲微弱的聲音,恐怕就要淹沒在眾聲喧嘩的海洋里了。
唯有一種聲音我們必須聆聽,就是來自真理和圣靈的聲音,不是用耳聽,而是用心去聽。
“我信,打死我也信”
和朋友采花,不到一個小時就走遍了整個村子。在這不大的村子里,竟然發現了一間教會。這是木頭搭成的房子,破舊簡陋,年久失修,上面歪歪斜斜的鐵皮頂好似禁不住任何一陣狂風驟雨或冬天的一場厚雪。
教會沒有傳道人,沒有專職牧者,沒有牧養體系。有一個姐妹,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郭嬸,她四處傳福音,帶領了幾個老人和身邊親人信主,并在自己破舊的家開始聚會。郭嬸每天5:30就要出門給人干活做飯,一忙活就是一天,周三、周五和周日晚上還要在家帶領敬拜、查經。
郭嬸最初信主時,一要聚會就遭到婆婆毒罵、丈夫毒打,用她的話說,丈夫是往死里打她。她當時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主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丈夫拋棄我,我也信;丈夫打死我,我也信。她就是死也要帶著信心在艱難中傳福音、開拓教會。現在她的丈夫已信主,且不再有家暴,孩子也信主了。這幾日郭嬸在我們住的地方幫忙做飯,晚上就一起學習《圣經》。她的心如此渴慕、堅定、單純,是那樣篤信基督耶穌對她的救贖之愛。她雖然貧窮,地位不高,沒有什么文化,身體瘦弱,皮膚粗糙黝黑多紋,可里面生命的光和基督的榮美卻如此真實地彰顯,那份單純的感恩和信靠猶如世間少有的珍寶。
“我信,打死我也信,只要有一口氣也要傳福音,”這份單純激勵著我們。本來是我們帶郭嬸查經,但我們從她身上學到更多……
卑微的人蒙主揀選
一起查經的,還有村子里的老楊弟兄,黑瘦黑瘦的,脖子細長,招風耳,兩眼間距比一般人大。聽村里人說,他天生是個傻子,缺心眼兒。他40出頭,乍看以為是60多歲,村子里的姑娘沒人愿意嫁給傻子,他到現在還是光棍兒,跟母親一起生活。
村里人說,老楊干活非常認真,從不偷懶。上山栽樹、打帶、清林、鏟地,啥活兒都干,傻實誠傻實誠的。他口齒不清,表達能力也特別差,就是死心塌地干活,村里人凡事都愿意找他幫忙。他姐姐是信三贖基督的,他跟著過去聚了兩次就不去了,覺得里面講得不對勁兒。他跟著教會的郭嬸信耶穌,信主后見人就說:“信耶穌好,能得救,罪得赦免,有永生。”
他第一次過來查經,大家按順序讀經,輪到他讀時,他讀得認真投入,但速度慢到令人著急,而且磕磕巴巴的,有些地方甚至讀不下去,必須有人帶著才能往下。我內心納悶,以為他平日不喜讀經,在迷信或者盲信的狀態。查經結束后,郭嬸分享主的恩典,特別提到老楊弟兄。他原來是不識字的,信主后開始讀經識字,目前已經可以把圣經順幾遍了。他特別愛讀詩篇,還用詩篇學習禱告,甚至可以整篇地背誦詩篇。
老楊弟兄每次查經的回應都是:我信,我信,我信。這個傻子光棍兒,在村里人眼中,是個有福的人,因為神揀選了他。而且因著他單純忠誠,臟活累活別人不干的活兒,他都認真干,使得他不拖累任何人,還能養活母親,成為村里的一個好幫手。
《圣經·詩篇》33章12節說:“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神的兒女承受了雙重祝福,一是享受、經歷神作我們的一切;二是成為神的產業,蒙神寶愛。我們這卑微不堪的人,竟然被神揀選成為祂的產業,實在蒙福美好,老楊弟兄就是這一切的見證。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說:“我知道得越多,我對耶穌的信仰就越接近一個鄉下農夫。”最底層的農民,雖然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優渥的物質生活,但他們純樸、敦厚的品質,卻是城市中人遺失的美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有機農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