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重慶市紀檢監察機關聚焦中央、市委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護航脫貧攻堅。據統計,2015年全市共查處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違規違紀問題346件,給予黨紀處分416人、政紀處分65人,組織處理48人。(新華網,1月24日電)
從中央到地方,都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那么各級有關部門更應該加強督察問責,對目標任務落實不力的,對利用扶貧資金、政策搞“政績工程”的,對追求短期政績搞“壘大戶”、“造盆景”的,對“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的,要嚴肅追責。
但是,很多基層部門遇到領導要來視察時,往往會將貧窮的一面遮起來,給視察的領導留下一幅“脫貧”的好景象。究其原因其實不難想象:脫貧是考核當地官員政績的一個重要指標,脫貧不力既讓當地官員臉上掛不住,更可能影響到仕途的發展。之所以要“偽裝”,這說明當地官員對地方的脫貧工作成效其實非常清楚,知道過不了領導實地檢查這一關,通過“偽造”現場蒙混過關是一種簡單快捷方式。事實也證明了這種假脫貧方式在一些領導干部面前非常有效,因此使一些地方干部樂此不疲。
這種假脫貧方式雖然讓基層干部過了關,但其隱患是不容忽視的。首先,這會助長造假之風。脫貧工作實施起來非常困難,不僅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還需要相關干部真心實意的為貧困家庭設計脫貧的長效之計。如果采取造假的方式能夠蒙混過關,必然使一些干部不愿在脫貧工作動真格,一心只想著如何造假來欺騙上級。
同時,“假裝脫貧”會引起群眾強烈不滿。毫無疑問,假裝脫貧對老百姓毫無益處可言,同時還成為了基層干部造假的工具。面對基層干部這樣的做法,人民群眾怎么可能不清楚其動機呢!這必然會激起民憤,惡化了黨群干群關系,還可能使政府在人民群眾心里的形象被這些造假干部丑化。
上級部門真心扶持,下級基層拼命造假,真貧窮的已然貧窮,2016年脫貧攻堅仍在繼續,筆者認為紀律保障依然是重中之重,時刻不能停。重點查處脫貧攻堅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問題,堅決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等弄虛作假行為是不容忽視的。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縣片口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