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國泰國享有“東南亞糧倉”的美譽,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全國70%左右的人口從事農業,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和世界上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
大力支持“一村一品”計劃
為了增強農村產品的競爭力,他信政府時期推出了“一村一品”(OTOP)計劃。泰國農合部和工業部是在學習日本農村工業發展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實施的該計劃,即在政府統一規劃下,全國5000多個鄉各自開發出一種充分體現自身優勢的特色產品。
目前,巴育政府仍在繼續推廣這個政策,全國至少有120萬農戶從事“一村一品”的各種手工業和工業活動。“一村一品”產品涵蓋了幾乎所有的泰國農村本地產品,每一“品”都有著獨特風味和地方風格。
“一村一品”在質量監控和產品包裝上由“一村一品”委員會支持把關,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泰國政府為有意經營“一村一品”的村民提供生產援助,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泰國工業部幫忙促進產品開發,技術培訓和質量控制;由泰國產品開發中心的設計師團隊與村民共同確定適銷對路的產品包裝。泰國商務部出口促進廳的“一村一品”任務組,會在海內外定期舉辦泰國貿易展銷會,展銷“一村一品”產品。
2016年1月,泰國商務部宣布將與中國阿里巴巴網站合作,以推動“一村一品”經營實體上線。
設“農村基金”扶貧減困
與“一村一品”政策相互配套并構成重要資金支撐的,是泰國政府的“農村基金”規劃。在該計劃實施期間,全國7萬多個村莊平均每個獲得60多萬泰銖的發展基金。這些村莊都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員會,自發地確定投資項目、向市場推廣農村產品,發放的基金絕大部分都被農民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包括“一村一品”在內的農村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項目。
巴育政府時期也提出了相應的農村基金規劃,總理巴育多次重申,希望農村基金執行過程能和政府政策保持一致,成為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希望通過該基金的實施不斷改善農民家庭收入結構。
“佛背貼金”皇家項目實施期間,泰國多個府受益且成功脫貧,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難府。難府農民種植玉米作為動物飼料高價出售,一度嚴重破壞了土質和森林,農業發展曾處于瓶頸狀態,所以,皇家項目選定該府作為重要試點,通過種植經濟林來修復生態系統,改善天然水庫和儲水裝置,使得農民獲得了充足的農業用水。皇家項目在難府的資金都切實地落到農民手里,物盡其用,成功創造了耗費資金不多卻取得脫貧實效的典型“難府模式”。
兩大拳頭產品出口遇挑戰
不過,目前泰國農業也面臨很多挑戰。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失去了大米出口世界第一的寶座,且兩大出口拳頭產品大米和橡膠的出口價格均創下新低。
泰國前總理英拉上臺之后,實施了一項大米收購項目,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這項政策無論其初衷如何,造成的客觀結果是泰國大米大量囤積在國庫中,同時在國際市場上被印度這個競爭國乘機迎頭趕上。
造成大米出口價下降有多重原因,首先全球經濟不景氣,原油價格降低使得泰國大米主要進口國的購買力下降。其次,英拉的大米收購政策致使大米庫存量高,目前政府的倉庫里還有約1350萬噸大米,如此一來,大米的價格很難上漲。
與此同時,作為世界上頭號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膠價的形勢也不容樂觀。世界經濟不景氣造成泰國主要出口市場對橡膠需求量減少。
在這樣艱難的時局下,泰國從政府到膠農都在謀求應對之策,巴育政府已通過了10萬噸的政府采購橡膠計劃,以每公斤45泰銖的價格從膠農手中收購。與此同時,橡膠業界準備采用新的種植、開發、生產和加工技術,發展高附加值的橡膠制成品或橡膠衍生品。
泰國橡膠產業面臨的瓶頸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泰國農業的整體發展必須重視在擴大出口的同時拉動內需,在出口基礎農產品同時應發展相關領域的高附加值產品,邁向從農業化向工業化的轉型之路。
確立向有機農業轉型戰略
泰國主要農產品包括大米、橡膠、木薯、熱帶水果等。泰國一度是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國。橡膠是僅次于大米的重要農產品,并被冠以“黃金農業”的美譽。
泰國政府在水稻技術推廣上堅持抓好種子生產,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建立了20多個水稻種子生產中心,種子生產中心按照技術要求提純復壯,嚴格做好除雜去劣的種子繁殖,以保持品種優良性狀。
泰國確立了向有機農業轉型的戰略,通過發展多種有機農作物融合種植模式,大力推廣有機大米在內的農作物種植。家庭農場直接在網絡上介紹自己的有機產品,農戶在他的網絡主頁上,將有機農產品確保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牲畜飼料添加劑等生產過程,十分透明化地在網絡上呈現出來。泰國很多其他府的客戶都在他的網絡主頁上進行訂購,其核心產品已申請國際品牌認證。
不過相對于國際市場上對有機農作物的大量需求,泰國政府認為,其有機農作物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大幅提升。有機農作物質量好、價格高,因而被泰國政府確立為農業轉型的發展方向和國策,并在大力向農戶農場推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參考消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