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待和正確處理干部在干事創業中出現的問題,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本月初,濟南市委審議通過的《關于支持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建立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提出了上述“兜底”構想。(2016.3.24新華網)
浙江、濟南等部分地市相繼出臺了“改革失敗”“容錯機制”,這為干部敢干事能干成事無疑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當前中央關于領導干部的各項黨紀法規不斷出臺,對領導干部的約束也越來越強,在這種大的環境下,很多領導干部為此不敢作為、不敢做事,怕擔責。因此在這種時候出臺“容錯機制”,不僅能夠激發干部的改革熱情,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還能為這些“出頭鳥”、“領頭羊”吃下“定心丸”。這是容錯免責制度的邏輯和初衷,是弘揚為敢于擔當者而擔當的優良作風,更是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的重要制度保障。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提到關于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作風和能力建設。健全并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健全督察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的現象出現。讓敢于干事、能干事的實干家和創新者甩開膀子、拼出足勁。同時對那些不擔當、不作為,瞻前顧后、畏葸不前的干部進行問責。
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消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懼心理,營造一個寬松、寬容、和諧的干事創業環境,為改革創新鼓勁。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各級政府和官員沒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進,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在黨紀國法允許的范圍內就應當區別對待,寬容失敗、允許試錯,要摒棄以前那種只有成功了才是英雄的舊觀念,即使失敗了,也會給后來者留下寶貴的經驗,貼上此路不通的警示牌,讓后來者少走彎路、錯路,能夠更好、更早的達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單位: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