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為官不為”的消極心理在干部隊伍中有滋生蔓延之勢。由于心存顧慮、不敢擔當,一些干部在改革創新路上步履遲緩,甚至止步不前。改革是有風險的。成功了,自然有鮮花和掌聲,失敗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實際工作中,對干部過錯缺乏必要的包容,一旦出現失誤,將遭受非議甚至被問責處理,導致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受挫。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文學家那里,“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沒有人是永遠的“常勝將軍”。 成功奠基在失敗之上,改革攻堅,每前進一步都不容易。“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容錯機制”,釋放出一個鮮明的信號:改革發展過程中要讓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更要引導干部嚴以用權,科學、民主決策,不斷提升執政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們要鼓勵各級領導干部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膽改革、大膽探索,鼓勵他們在傳統中實現“突圍”,保護好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弘揚敢想、敢干、敢擔當的正能量,為他們撐腰打氣,讓他們能挺直腰桿,甩開膀子,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改革前進路上布滿荊棘,“容錯機制”就是要用制度為真正的改革創新者撐腰,讓他們“輕裝上陣”,鼓勵他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但容錯機制絕非“尚方寶劍”,要分得清失誤與錯誤之間的鴻溝,以免知法犯法、肆意亂為,以權謀私。
作者地址: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