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湖北省28名履職能力、工作激情或擔當作為等方面存在問題的干部被組織調整,其中8名官員被免。另外,22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被批評教育或誡勉談話。這也是中央《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出臺8個月后,首個官員“能上能下”的地方樣本。(《新京報》4月13日)
28名被調整的干部中,8人被免職,改任非領導職務2人,采取平職交流、輪崗或者其他方式調整職務18人。無論何種調整,其共性都是不被重用。對于視仕途為生命的官員而言,成為官場“棄子”,被免或被放到不那么重要的崗位上去,顯然都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當然,理論上講,免職、非領導職務,或者平調,都是正常的組織程序,不光彩,但也算不上處分。如果這些官員將來能夠振作精神,做出成績,被重新啟用、甚至重用也未可知。這其中,很多網友提出的“復出”之類擔心,并不成立。即便免職,免去的也只是現職,有懲戒意味,但并不影響對其繼續使用。
在仕途只能升遷的想當然中,湖北省率先嘗試官員“能下”,這樣的努力值得肯定。此舉不僅讓那些當事官員從夢中警醒,也給其他同樣存在履職不力、激情減退、擔當不夠情形的官員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路徑。與其三令五申一再倡導能上能下,還不如來點真格的、實在的。這也是樣本的說服力所在。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官員“犯事”的具體情由,不過,從已披露的信息看,這樣的官員很可能是一個龐大的存在,有一定的典型性。他們可能并未被發現存在違紀甚至違法的問題,其中很多人甚至口碑還不錯,人緣還特好,每次例行的績效考評、民主評議,沒準兒都能高票過關。但問題可能恰恰就在這里,這些人做的都是“太平官”,工作長期打不開局面,或者干脆就不想打開局面,混一天算一天。
很多時候,這樣的官員往往很能吃得開,而且,隨著資歷的積累、時間的流逝,他們還會不斷升遷。你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跡,但奇跡偏偏就發生了。只不過,被損耗的并不是官員自身的利益,而是這個社會的公共利益罷了。公眾對此并非沒有意見,可即便有意見又能怎樣?
官員為什么會出現“工作激情減退”的情形?力有不逮、德不配位可能是一個原因,上位之初可能覺得能夠指點江山,一接觸實際工作才發現千頭萬緒,難以推動,只好“為官不為”;另外,關鍵可能還在于當下對官員還沒有形成嚴密的監察機制,政聲怎樣、政績如何,并無一個量化的標準,加之民眾在監督官員上的失聲,都使得官員缺乏必要的履職壓力,更不要說向民眾負責、服務公共利益了。
有鑒于此,不妨在官員任免進退上加大民意的分量,同步接收來自上級的考核與民眾的評判。既要查貪腐,更要查工作熱情;既要暢通官員“向上的臺階”,更要提供多樣化消化官員的孔道。冤不冤,自己說了不算,老百姓的認可與否才是真正的王道。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