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鞍山市公安局沙塘派出所民警發現,從3月底到現在半個多月時間里,轄區某小區有一位七旬老人總是在凌晨兩三點鐘撥打110,稱自己在家摔倒了,但是當民警走進這位老人家中時,卻發現老人說了謊,他并沒有在家中摔倒,而是在家里泡了好茶等待民警上門,只要求民警能在家里坐一會陪他聊聊天。(4月19日安徽商報)
老齡化時代,養老問題歷來都是一個沉重而現實的社會命題,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獨居老人通過報假警“求聊天”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不免讓人唏噓感嘆,也將老人精神贍養的現實困境再次推到了社會和公眾面前。
老人報假警“求聊天”,無疑戳中了社會的痛點,也戳中了網友最柔軟的內心。在法律上,老人報假警“求聊天”的行為不僅浪費了本就有限緊張的警力,更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已經涉嫌違法,但對公眾對社會而言,“報假警求聊天”卻更像是一出現實諷喻,更像是獨居老人的一種積極的精神自救。隨著時代的變遷,贍養老人已經從最初的物質贍養上升到精神贍養的層面,很多時候,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富足,更為重要的,可能還是精神上的陪伴。
然而,鑒于求學、工作等地理條件的局限,子女往往奔波在外與老人分隔兩地,無暇照顧父母,這無疑讓老人的生活陷入巨大的真空。其實,對父母而言,他們對子女的要求并不多,要求子女陪自己說說話、嘮嘮嗑,這樣的要求并不過分,甚至可以說,根本是一種極其低廉的愿望。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對老人物質贍養的同時卻忽視了精神贍養的重要性。老人報假警“求聊天”的行為,既讓人理解,也叫人動容,行為背后是對拳拳親情的深情呼喚與殷切渴盼。
為了敦促子女落實精神贍養的責任,全國范圍內不少地方都積極試點將“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然而由于缺乏法律的強制性,大多都“只聽聲響不見影”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可言,這既是精神贍養的現實困境,也是立法鞭長莫及的悲哀。
老人報假警“求聊天”,盡管給公眾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悲情,但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無疑是在提醒我們,不管多忙,也要樹立精神贍養的意識,也要盡到精神贍養的責任。精神贍養并非難以企及,縱然我們無法將父母接到身邊與自己同住,但閑暇時的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對父母而言可能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期待老人報假警“求聊天”的新聞能夠激起萬千子女的情感共鳴,重視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
作者地址:四川省樂山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