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迎著“生態農業”發展的春風

[ 作者:李林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361 更新時間:2016-07-11 錄入:7 ]

如今,寧陵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莊園”。全縣22萬畝酥梨生產基地、26萬畝花生基地、20萬畝白蠟條基地、萬畝葡萄基地、百里森林長廊等,在該縣匯成了綠的海洋,形成了“南菜北果”和復合種植模式的特色生態農業布局。目前,該縣的酥梨、白蠟條通過了國家原產地認證,8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認證。特色農業不僅支撐了寧陵的縣域經濟發展,更讓當地群眾“錢”途無量。(07.07 河南日報)

生態危機、土壤侵蝕、化肥和農藥用量上升、能源危機加劇、環境污染......太多太多現代農業高速發展留下的后遺癥,正在被“可憐”的世人一個個用自己的健康、用宜居的環境去買單。面對以上問題,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不斷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其中,生態農業便是世界各國的選擇,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早在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就提出“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戰略,強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十七屆三中全會又明確到2020年農業和農村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之一是讓“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為此提出“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有了政策的支持和不斷完善的發展措施出臺,無疑是給了生態環境逐漸破壞、食品健康安全受到極大挑戰的中國農業一針“強心劑”。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都有著較大差異,“中國式生態農業”在中國的發展初期可謂是舉步維艱。從多年的探索和經驗教訓總結中發現,充分吸收我國傳統農業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裝備農業生產,使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各產業都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才是我國發展生態農業的正確方向。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滎經縣就因地制宜,通過四個舉措全面吹響了“生態號角”。

一、圍繞生態,優化產業布局

立足區域、生態、氣候等優勢因素,按照高山中藥材、中山有機茶、河谷平壩果蔬的產業布局,堅持現代農業“綠色、特色、生態”原則,持續抓好“三條產業帶”建設,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青龍、附城、五憲為中心的萬畝獼猴桃產業帶,以民建彝族鄉萬畝億元觀光茶園和滎河紅星村千畝觀光黃金茶園為基礎的天鳳—寶峰—民建—烈士茶葉產業帶和以新建—泗坪—三合為核心的中藥材產業帶。至此,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0.2萬畝、果蔬達5.65萬畝、草本中藥材達2.68萬畝。

二、循環相生,實現資源共享

減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循環利用,實施秸稈還田工程,使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率先在龍蒼溝、三合等地著力發展“林—禽”“林—蜂”等養殖模式,讓閑置的林下空間得到合理的利用,實現資源共享、循環相生。

三、有機認證,帶動市場供給

積極組織企業、合作社開展天麻、茶葉等農產品“三品一標”申報認證,截至目前,全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52個,獲得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認證)1家,有力帶動了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市場供給,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安全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四、回歸本源,加大安全監管

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將全縣40家農業生產企業、合作社、協會納入生產經營主體追溯體系,追溯產品達80個以上。監測各類農產品樣品320個,種類涉及蔬菜、茶葉、水產品等。各類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100%,有力保障了全縣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在线āv视频国产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不卡免费观看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亚洲欧美中文字日韩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