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江西省紀委12日晚間的通報,原贛州市定南縣委書記陳陽霞被提拔為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后,因“違規吃請”被查處,此時距她上任不到一個月。消息一出便引起網友關于“一頓飯丟了烏紗帽”的熱議。(8月14日新華社)
陳陽霞被提拔為江西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上任未滿一個月,就因為參加了朋友張羅的慶祝自己升遷的“飯局”而被摘掉“烏紗帽”,消息一出便引起網友的熱議。有些網友覺得陳陽霞有點冤,一個朋友升遷,幾個朋友聚在一塊吃個飯、喝點酒慶祝一下,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小事,對陳陽霞的處理是不是有點太小題大做了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升遷了和幾個朋友吃頓飯實在算不得一回事,紀檢監察機關有些小題大做。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頓飯是不是有預謀的局?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以后碰到請你吃飯的人找你辦事,你能拒絕嗎?這一切都說明違規吃請不是“小節小事”。
值得關注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反腐行動,打擊力度之大、涉及層級之高、持續時間之長、波及范圍之廣,有目共睹。重壓之下很多腐敗現象都有所收斂,很多不正之風都有所好轉。之所以會出現如此變化,一是源于當前的反腐形勢,二是源于公眾監督力量的加強。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不正之風并沒有真正杜絕,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很多違規違紀仍然抱著僥幸的心理我行我素,給自己的奢靡腐敗披上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來規避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因“違規吃請”被查處在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身上的上演,也充分說明了反“四風”和反腐敗斗爭,只有做到抓常抓長,持續不斷的保持高壓態勢,才能真正遏制不正之風。
筆者認為,我們必須要讀懂“一頓飯丟了烏紗帽”背后的警示意義。面對“一頓飯丟了烏紗帽”,一方面說明相關部門還需加大反腐力度,拓展反腐關注的領域,下大力氣的去查一查到底還有哪些貪官仍然還沒有收斂收手,同時,各級也要加強制度建設,堵塞制度漏洞,只有將權力徹底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才能真正在源頭上治理腐敗;另一方面,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一名領導干部,必須要時刻謹記自己的公仆身份,警記“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定要強化紀律意識,做到潔身自好、嚴于律己,“吃請紅線”堅決不觸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