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民俗諺語丟失是中華文明傳承最大的殤

[ 作者:祖龍漢的詩文小站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17 錄入:實習編輯 ]

民俗諺語的丟失,是中華文明傳承的最大的殤。

記得小時候,父輩們與爺爺一輩們的老人們在干農活時,相逢一偶遇中,一串串的民俗諺語如同唐詩宋詞一般脫口而出。聽起來充滿著知識而又趣意無窮。簡值就是源于一個民族一個地方最美的詩歌啊。

民俗諺語是一個極具地方的特色,符合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祖輩們千百年來用餓肚子和飽肚子的經驗,與天斗,用血淚總結出來傳給后人,以作生活中的經驗參考。涵蓋道德思想,民俗風情,對錯辯識,天文,地理,農耕播種收獲,婚喪嫁娶,醫療治疾,育兒成長,方方面面,面面俱到。

那時候父輩人們一見面,總是能即景即情說上幾句。

那種感覺,是脫口而出,平時想說似乎說不出來,但是一到了那個場景,他們就張口而來。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需要忘記,就這樣傳了千百年來。

我記得在感嘆時間過得快時說:黃瓜打鑼,克了半截。

還有什么芒種打火夜栽秧,有雨四方亮,無雨頂上光,早上燒霞,什么什么的,晚上燒霞什么什么的,還有好多好多治病的,養生的,耕田播種的,教育后人的。

還有聽什么鳥叫要下雨,聽什么鳥叫要天晴,同一種鳥怎么叫要下雨,怎么叫要天干。什么節氣星宿上出現什么天像,會怎么樣,好多好多。可惜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文字記載,一直口口相傳,從沒有失傳,然而然到了我們80后這一代,就突然斷代了,失傳了。

我從去年開始整理我們家鄉的民俗方言,整理到一半的時候,發現我自己好多也想不起來了。然而此時已無人可問,在我們這個國民平均壽命猛提高的幾十年里,最近幾年,五十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們都相繼得癌癥去世了,七十古來稀的感覺又在在生了,當年上墳我的祖輩們80多去世,90多去世的故事不再有了,想找個老人問,無人可找,就是找到了,也記不得了。我的家鄉最近十多年時興種果樹,不再農耕,好多農時諺語四五十歲左右的果農們因為不再需要這些指導傳統的耕種,十多年沒有說過了,竟然有好多也忘記了。

口口相傳的魅力在于一代代人耳染目睹從沒有停止過,而今一停就是十多年,竟然就此丟失了。此情此景讓我突然想起,竟然唏噓不已。

這些年來,各地農村進行了大變革,大洗牌,年青人出了門,一年只回家一兩次,老年人一個連一個離世,十個離世九個癌,沒能留下片章半字,口口相傳就止于我們這一代了。全中國有很多農村的傳統耕種已不在繼續,現在是哪種水果值錢,大家都種那種水果去了,有了科學指導,有了農藥,有了除草劑,有了化肥,采摘花錢請工人。我們這個農耕國家在許多地方也不再種糧食作物了,傳了多年的種食物保生活的農時諺語也隨之消失了。

我今天想回憶這些,然而我都沒有正式耕過田,好多只是在記憶片斷中,家鄉的方言也只是偶爾想起幾句,大部分語音已被普通話及生活所在地的方言同化并產生了新的口音。

口口相傳的斷代,佚失的不僅僅是幾句農時諺語,更是一代代老人們的家風傳承。如今的農村,舊社會從沒有出現過的稀奇事毀三觀的各種無道德底線的事都出來了,大家雖然生有錢了,道德感卻沒有多少了。我曾經聽過幾個曾經過世的老人無盡地感嘆說農村的風水變了。我也不禁感嘆唏噓不已。

小小的民俗諺語,實則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所傳的家風,民風,做人的道德準則,是一套源源不斷地傳承體系。只是如今,讓人扼腕呵呵了。

有些佚失斷代是時代的進步,而有一些,確實是一個文化進程中無言的殤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祖龍漢的詩文小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