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搭乘旅游扶貧快車 牧區變景區 資源變資產(人民網>2016年09月02日> 來源:人民網)
曾有幸在四川藏區掛職的兩年,豐富了人生經歷,對藏區那山那水那人有一定了解。藏區地廣人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勤勞的農牧民群眾,有遼闊的草原、肥沃的土地、大片的森林,還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和礦藏。
藏區位于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中上游,堪稱“國家水塔”“國家的肺”,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戰略中,具有絕對重要地位,由此天然林絕不能再砍伐,礦藏不宜過度開采,水能資源也須保持適度開發。
長期以來,藏區農牧民群眾主要發展農業、畜牧業和加工業,受交通和其他一些因素影響,產值不大、附加值不高、資源開發深度不夠,守著大量的農牧業旅游資源受窮,成為部分農牧民群眾致貧主因。
敢于嘗葡萄的人,收獲的不只是葡萄。四川甘孜州啟動“旅游扶貧快車”,創建“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為經營模式,促成了高寒牧區首個以藏族木雅文化為主題的俄達門巴旅游景區開園,成功地將當地資源變資產、牧區變景區。
“旅游扶貧快車”的“開通”,俄達門巴村的農業、畜牧業沒有落下,而牧區作為可再生的特色資源,“搖身一變”成了景區,依靠股份合作方式辦鄉村旅游,俄達門巴村或許一年就將打贏這場脫貧翻身仗。全村724名牧民都吃上了“旅游飯”,全部購買醫療保險和適齡人員農村養老保險,村集體2015年分紅35萬元,2016年將實現保底分紅85萬元,實現了村民致富增收、村集體經濟擺脫“空殼村”,這是藏區旅游資源走出“深閨”、反哺農牧民群眾的一個極有說服力的、一次成功的實踐。
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命運。通過“旅游扶貧快車”,實現了資金流、人流與藏區文化、草原風景的高度對接,更有提高了村民的市場經濟意識,增強了適應現代社會能力,加速了各族群眾文化交流,實現村民脫貧致富的多重功效。不難看出,“旅游扶貧”是挖掘藏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藏區發展能力的有力舉措,比國家單純的資金扶貧效果還要好些。這對于甘孜州以外的、資源深度相似的其他藏區來說,“被模仿、被超越”,不是不可能的,就看當地干群的思路能否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合拍。
踐行國家綠色崛起發展戰略,藏區有條件實現“彎道超車”,但須提升傳統農業品質、牧業附加值、優化硬軟件環境打好基礎,更須要因地制宜尋找符合當地特色的新載體,構建新機制,通過旅游宣傳營銷,將藏族民俗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資源“打捆”并高位開發,為中外游人提供旅游車平在全國乃至全球旅游消費購買力方面“分一杯羹”,成為推動藏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動力。(杜才云)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