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貪官“愛”上藝術是權力“附庸風雅”

[ 作者:余志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14 錄入:16 ]

貪官是怎樣收受“雅賄”的?他們為什么“愛”上了藝術?新快報記者近日查閱最高人民法院旗下公布判決書的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貪官在受賄過程中染指名家字畫、古董等。(新快報 9月10日)

“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黨上下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個別官員在貪腐手段上也是花樣別出,日趨翻新。他們也從原來的俗貪、狂貪轉為了“雅貪”“雅賄”。難道他們真的“愛”上了藝術?答案顯而易見,無論是貪官家藏堪比小型博物館,還是“玉癡”最愛老板贈玉,抑或是貪官不收錢只收“雅賄”等,實則是給自己的受賄披上“合法”外衣,使貪腐的面目蒙上雅趣、雅興面紗,戴上儒雅的帽子,讓藝術沾染上權力的銅臭味。筆者以為,貪腐官員“愛”上藝術是權力“附庸風雅”,這既助長了官場“雅賄”之風,更是糟踐了真正的藝術,絕對不能讓權力拜倒在藝術的“石榴裙下”。

何為附庸風雅?它泛指某些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活動,以示自己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當然,單從藝術本身來說,落馬廳官親屬所作油畫拍賣價超宋徽宗真跡也不是不可能,因為畫作是純粹的,并且在當今商品社會,藝術需要以價值體現其地位無可厚非。或許喜好不一、見人見智。縱然官員親屬的作品有多么不堪入目,并非物有所值,但只要買者愿意花錢買,買家就是愿打愿挨,這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無需多疑。但問題是,我們需要厘清中間的來龍去脈,假以不靠權力、不靠職務、不靠相互的利益均沾、不因為買賣左右它日的工作,天價買賣又何妨?否則的話,就是揩權力的油,以權力作“臉卡”,勢必降低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更傷害著民眾對政府的公信力。

無疑,無論俗賄還是雅賄,還是貪官“愛”上藝術,都是賄賂,都是腐敗的表現。就像報道中的馬繼國、丁維和、陳紹基以及早前落馬的胡長清一樣,收受有鑒定書的書畫、鉆石,或是出賣自己的書法大作,不外乎是長期以來的官本位文化造成的。因為說到書法大家到處都是,而偏偏看似平庸的“黃花晚節香”,確有不少官員出錢購買;《大倫書法作品集》定價418元、《歲月如詩》定價35元,讓落馬官員凈賺3000余萬元。事實證明,贈送或購買字畫所得,比直接接受金錢賄賂更隱蔽、高雅。“愛”上藝術是幌子,貪才是實質,無一不是把書畫藝術當成自己生財之道的托兒,進而為其提供一條非常規的斂財渠道。

當然,貪官“愛”上藝術讓權力“附庸風雅”,再怎么“雅”也不可能一俊遮百丑,主要是權力尋租的性質改變不了。為此,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要遏制腐敗、遏制貪官“愛”上藝術,得約束官員手中的權力,不讓其握有大量市場準入的審批權,進而直接介入市場運作,留下腐敗的最大誘因;得切實落實監督機制,發揮紀委、監察部、審計署、反貪局等監督部門的監督職能;得加大媒體、民眾的參與監督的力度,讓黨內黨外監督全天候無縫對接;得加大公用資金預決算審計,把政府的錢袋子管起來,用財政開支來限制權力的“出軌”;更得加大領導干部的權力觀、價值觀等的教育,因為就算制度千萬種,自己不潔身自好,抵擋不住來自各方的誘惑,也無濟于事。或許如此,就會少了一些“愛”上藝術的貪官們。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琴棋書畫,修煉著人的涵養素質,著實不假。但以“愛”藝術的幌子讓權力“附庸風雅”,終究難掩“雅貪”的丑陋本質。愿所有的領導干部能正確區分雅貪、雅趣、雅興,提高警惕,防止自己的雅趣、嗜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自覺給雅趣和嗜好安上“防火墻”。并時刻銘記,以權力撐門面的“免費午餐”無異于“飲鴆解渴”。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精品无遮挡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亚洲好AV中文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