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年底,全省62個貧困縣全部創建縣級電商服務中心,736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站。建立電商扶貧行政推進體系、網店服務體系、網貨供應體系、網絡物流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健全特色產業開發、包裝加工、網貨供應、快遞物流、網上營銷等貧困地區電商扶貧產業鏈,切實提高電子商務在貧困縣、貧困村的普及程度和應用水平。(9月13日 中國青年網)
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意味著目前中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時間緊、任務重,很多地方主官都立下了軍令狀,不脫貧就摘帽,在這種目標問責倒逼下,脫貧方式可謂五花八門。電商+脫貧,政策是好的,但必須活學活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每個新興事物都有優缺點,切不可將其當做唯一的脫貧稻草。
電商加脫貧是什么?為何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視?前者應該感謝互聯網的強大,更有電商們寄望于打開農村市場大門的迫切需要,幫助農產品打開市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電商也是需要講求成本的,而不是不計代價的幫助農民進行脫貧;政府部門為啥這么熱衷?大概就是看到了“互聯網+”的戰略部署,但是,將這種脫貧方式寄望于電商脫貧,仍須在實踐中去探索。
電商的服務宗旨是什么?一方面是發掘本地特色產品,一方面是銷售自己平臺的產品,利用自身的網絡將各地的產品匯總到一起,只有雙方在建立在共同獲利的情況下,才能讓這個農村電商服務平臺有活力。不可否認,互聯網+的戰略,讓農村特色生態農副產品插上了翅膀,但這些電商平臺仍需要依托當地的基礎資源,譬如獨特的區位、交通和生態優勢,推動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但更多的地方貧困縣的大都是自然基礎條件薄弱,區位優勢不明顯,特色農副產品也是千篇一律,這些地方的脫貧該如何引起電商青睞,仍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給予十足的關注,不僅是需要投入幫扶資金,更多的是如何完善當地的道路交通、項目審批等基礎上來,還要從干部思想上豎起一桿大旗,如若羌紅棗立縣的干部人人帶剪刀上班的魄力,干部有了互聯網思想,自然會帶動全縣的互聯網商業氛圍,有了氛圍,才能帶動全縣貧困地區的脫貧。
電商扶貧只是扶貧工作其中措施之一,在最短時間內,能讓多數貧困群眾受到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升才是關鍵,任何扶貧方式都有長處和短處,在扶貧過程中,容不得試驗性扶貧,時間不允許,群眾也不能當成脫貧攻堅的試驗品。要把扶貧當做聯系群眾、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戰場,讓脫貧變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筑中國夢的最大舞臺。
作者地址:河北省臨西縣陽光大街29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