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讀者朋友發給的文章,請勿對號入座。
1990年,他中師畢業后,分配到距縣城40公里的鄉鎮九年制學校。校長是一位剛上任的30多歲的男老師。老婆是民辦教師,孩子才三四歲。校長對人很熱情,見了任何人很遠就親切的叫起來,手伸得早早地,想與來者握手,一副非常友好的樣子。
一開會才知道校長的水平如何,會上,吐字不清,語言沒有邏輯,特別是寫的字,太丑,跟小學五年級學生寫的差不多。可是,全鄉公辦老師只有幾個人,而且都是剛才校門出來的毛頭小子,校長是早幾年民辦轉正的。校長是本地人,住學校,在校后院養了很多雞,每次進城,他都得逮幾只雞進城,按他的收入,不會去賣雞吧。大家猜測道。校長喂雞很精心,玉米、野草總是攪拌著喂,不允許有人靠近他的雞。后來老師們發現,他每次進城逮的雞,都送人了。據說,當地出了個官,這個官是縣長的秘書。
兩年后,校長升了,到區教辦當主任了。在全區的教師大會上,全區教師還是見識了他的水平。做在主席臺上,腿都在不停地抖動,這是從主席臺幕布縫隙里看到的。在臺上念文件時,也通常打結巴,一句文件都不能正確斷句。講話總是上句不能接下句,全區教師議論紛紛,知道他的背景后也無話可說。就這樣,他當了幾年教辦主任,調進了縣直小學當了副校長。
當了副校長,一般情況是,隔幾年校長升了,副校長就升上去了。可是,沒兩年,聽說,他從副校長位置上下來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降為教導主任,又是兩年,他又從教導主任位置下來,當學校的安保科長,這個安保科長到是當了幾年,在三年前,教育局重新任命了安保科長,他再次落了下來,現在給學生每天煮雞蛋。據說,他那位給縣長當秘書的鄉黨,很多年前就調市里去了。
“沒有金剛鉆,不要攬瓷器活。”靠巴結人上去的人,還是得有點嘴皮子功夫,要么喝酒厲害,要么嘴皮子會說,像這樣,既不會說也不會寫的丑簍子,還是別走這條路的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和平教育觀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