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日進斗金”,意指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當“官場”與“日進斗金”出現交集時不禁讓人浮想翩翩,然而事實更讓人“觸目驚心”。張文,區區一個科級干部,12年的“一把手”生涯,成為廣安建區設市以來涉案金額最大、涉案人員最多,平均日進1.5萬余元,可謂“日進斗金”,一頭栽入自編的牢籠,成為階下囚,張文的貪腐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其貪腐行為更是膽大妄為。
一名科級干部貪腐到如此程度,不僅是人性的貪婪、信仰淪喪,更有制度的缺失、監督的不力,但不論是何原因,都顯示出“失控”權利的危害。“小官們”處于基層“神經末梢”卻有“巨腐的腸胃”,沒有嚴格的自律與監管,怎能不成為基層的“惡性腫瘤”呢?
“生惡瘤”是理想信念缺失。張文不管是在地稅還是在財政都是手握實權的“一把手”,看到“自己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及老板的一頓飯錢”,心理失衡,內心悄然發生改變,沒能守住信念,被人性的“貪婪”所覆。從收受“小恩小惠”到放縱自己“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滑向深淵。因此,黨員干部要加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擺正心態,避免思想的滑坡,因為思想松一寸,行動散一尺,要時刻在內心自警、自省,“心里”能夠抵制“物欲橫流”的誘惑,在行動中做到“管好手、手莫伸”,抵得住金錢的誘惑,始終擰緊思想的“閥門”,將滿腔的熱情化為為民服務的動力。
“惡瘤生”是監督制度的缺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的決心、力度之大,卻沒有觸動張文的敬畏之心,他抱著“交易隱蔽”“以前伸手多次也沒事”的僥幸心理,大搞權錢交易,最終夢斷發財路,等待他的必是法律的嚴懲。然而,在長達12年的時間內,沒有被發現,是隱蔽得好?還是監管不力?這需要認真的反思了。因為執紀不嚴、監督不力才讓“小官們”覺得面前法律法規如同“稻草人”、監督管理形同“紙老虎”,才讓手中的權力成了脫韁的野馬。因此,加強權力監管,推行權力清單,公開辦事流程,發揮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督作用,將制度的籠子織嚴、織牢、織密,讓監督無處不在,讓黨員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尤為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好,要想當官,就不要去發財,要想發財,就不要來當官,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面對如此“直白”的教導,卻還有些“官員”聽不明白,在貪腐的道路上“前赴后繼”。科級干部“日進斗金”無異于自編牢籠,深刻地警示我們,從思想源頭上強化教育,從制度落實強化監管,是防腐“去瘤”的有效途徑,千萬不可“退箍”。(文/何詠文)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安全管理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