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精準脫貧攻堅年,近日,有記者在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做了相關調查。盡管當地政府已針對生存環境惡劣地區制定了異地搬遷及購房補貼相關政策,可依然有農戶不愿意搬離,甚至一些住戶為了領取補貼,城中買房還在農村建房,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10月23日 人民日報)
農村危舊房改造,是地方政府部門為了實現群眾脫貧,根據地區實際,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制定的惠民政策,其目的還是從地區的長遠發展考慮,將交通不便、理療衛生條件差、環境惡劣、發展困難地區的群眾進行集中安置,通過集體建房或異地購房發放補貼的方式改善百姓的居住難題。政策雖好,可問題也接蝩而至。如:搬下山的農民今后的生活如何保障、耕地如何解決、戶籍如何落實等等,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扶貧工作就算不上全面達標。
“脫貧攻堅”作為當前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更是考量干群關系的時代考題。不只是主要領導者坐在辦公室開個會、發個文件、下派個第一書記就了事,更需要黨員干部和扶貧書記們腳踏實地,準確調研村情民意,用自身智慧將國家的政策方針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因地制宜地變山為寶,增加農民收入。換言之,在脫貧攻堅偉大工程中,政策的靠譜到位和干部的認真負責才是脫貧關鍵。
當然了,群眾不愿下山是因為我們的工作沒有到位,我們的保障沒有落實,群眾心存顧慮在所難免。而我們黨和政府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只要在工作中,以群眾的利益為重,多掌握群眾期盼,多為群眾著想,把工作做好做細,群眾會理解和支持我們的,畢竟窮根不除發展無望。當然了,脫貧攻堅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政策制定有偏差、群眾不滿意,或者與實際情況不符顯失公平,這些都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道路上的攔路虎。
所以,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中,首先要做到思想脫貧。各級各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精準脫貧宣傳教育,通過廣播電視、農民夜校、培訓班、發送溫馨提示短信等方式從思想上樹立起貧困地區農民的脫貧意識;其次要做到產業精準,各幫扶單位和部門要積極行動從資金、技術、產業等方面給予支持,樹立群眾的脫貧信心;再次政策研判科學,政府部門要組織專家對貧困農村山區的扶貧政策進行科學評估和研判,制定出緊扣發展實際的政策措施,從住房、醫療衛生、教育、產業等方面保障到位;最后是干部引領到位,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要切實發揮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利用好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風格,做好傳幫帶,為群眾服好務。
一方水土養一方民,一方成績繪一方情。脫貧攻堅看似任重道遠,但只要心中有民,敢于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心中的困惑和問題,讓人民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中真真切切沐浴到黨的好政策和好干部帶來的春風,體會到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再困難的“紙老虎”在大局面前都不是事兒。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民政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