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為禁止放牧,在禁牧區內投放毒餌,部分網友認為,這種做法過于“粗暴”。淶水縣林業局禁牧辦相關負責人解釋,投毒的目的是為防止鼠、兔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并非針對牧民。專家認為,投毒可能會危害到其他野生動物,影響地區生態平衡。(搜狐新聞 11月8日)
公平而言,設置禁止放牧區域的做法是對的。既符合法律規定,也符合保護需要,更是建設生態家園的必須,只有不折不扣的落實禁牧制度,才能確保我們擁有一個生態家園。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聽話的養殖戶”是存在錯誤的,豈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里?不過,因為養殖戶不聽話,便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往在禁牧區投放毒餌也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如此大面積且投放數千斤劇毒誘餌,本身就可能對山林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且由此形成的“次生災難”,恐怕遠比村民進山放牧要嚴重許多。
其實,無論“禁牧”還是“護林”,都只是保護山林生態的一種手段,目的還是為了給當地群眾創造一個健康宜居的生態環境。如果只是針對保護林木的經濟價值,防范山鼠和野兔對林木植被的破壞,用投毒方式顯然也是非常愚蠢的,沒有無污染的良好生態,單純的“護林”也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如果淶水縣林業局禁牧辦相關負責人所說的鼠、兔真的對生態環境影響如此之大,采取措施是必然的,但是并不是說這個措施要以短期利益換取長期損失的方式來實現,這種為了短期能解決問題,而不顧環境資源的承受能力,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投毒可能會起到護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用未來破壞來換當下美好的管理方式,實在讓人不得不質問,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如何通過決策層通過的?護林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工作,保護生態環境更是一項長遠的系統工程,這不僅僅要生態系統的思維模式,還需要一些基本常識,以及長遠的分析和決策。這么復雜而又龐大的一項工程,當地部門卻只通過投毒了事,可見問題并不僅僅只出在管理上,還有管理者的意識上,以及要求快速出效果的政績觀上。
護林很有必要,但辦法卻可以多元化,其底線是不破壞環境,不違反法律,要讓民眾能夠接受。護林本可以采用更溫和、損害更小的方法。這一方面借助技術力量,只要能夠聽取有關專家的意見,還是能夠找到最合適最科學的方法,另一方面提高責任心。護林的道理誰都懂,可投毒護林卻是“逆環境”而行,該是叫停的時候。
作者地址:廣西賀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