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項目好不好,得讓脫貧實效說話,讓貧困戶說了算。擠出產業扶貧水分,要完善考核機制,不能光看表面,要多聽聽農民的感受,同群眾一起算賬,讓群眾認賬。對拿著扶貧資金搞“數字脫貧”的嚴格問責,對享受扶貧政策弄虛作假的企業從嚴處罰。(11月21日 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首戰脫貧攻堅的成效到了考核驗收的時候,群眾脫貧的成效到底如何?是各級考核驗收組須要破解的一道難題,要以群眾脫貧的實效,讓“數字脫貧”的怪胎流產了。
不可否認,脫貧攻堅實施以來,基層各級黨委政府和幫扶干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讓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貧困群眾的增收致富能力顯著增強。但是面對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完不成脫貧任務要被問責的實際情況,在一些基層單位出現了引進企業主發展食用菌、花卉等產業,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貧困戶變身為有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分紅股金的“三金”農民,實際受益的農民只是少數,在土地流轉中出現了企業業主代替農民致富的現象;有的地方以輸血為主,以編好的臺帳,讓群眾背給工作組聽,而在產業扶貧上并沒有新的作為,出現產業扶貧“編故事”、“數字脫貧”等短期行為,并沒有在構建農民長期增收致富的機制。,面對這種情況,各級考核驗收組應深入基層,多聽聽群眾的感受,督促幫扶單位以問題為導向,添措施、想辦法,培育群眾參與的優勢產業,引領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改變考核的方式,是增強扶貧成效的有效方法。不僅年終考核驗收組要深入群眾聽農民的感受,同群眾一起算賬,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及時反饋脫貧攻堅中的問題,督促責任部門和幫扶人員逗硬整改,落實后續幫扶措施,發展農民參與度高的優勢產業。同時,各級應就扶貧考核中反饋的問題,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整改,讓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構建持續增收的路徑,并向在脫貧攻堅中“編故事”“數字脫貧”的假扶貧行為逗硬問責,在轉變干部作風中讓扶貧政策在基層開花結果。
扶貧工作是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心工程,來不得半點的虛假,需要全體干部在落實黨的扶貧政策上練真功,在幫扶措施下真力,在扶貧成效練就過硬的作風,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作者單位:鹽亭縣科技商務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