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省安順市紀委通報了一起問責典型案例。因分管的水利系統發生多人嚴重違紀問題,時任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副縣長潘興隆和李志剛,分別被給予通報批評和黨內警告處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2016年11月28日)
對黨風廉政建設重視不夠、措施不力、監管不到位,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兩位副縣長分別受到通報批評和黨內警告處分。固然,這種對不作為甚至存在嚴重失職的領導干部進行嚴厲問責處分是必要的,能夠及時剎住產生強大震懾,以儆效尤。但這種事后問責,并不能完全起到預防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的作用。畢竟個中因素復雜,很多情形下,并非單純的干部不作為、亂作為,不可抗力的客觀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沒有認真履行好監管職責,導致所分管的部門集體腐敗。主要是由于缺乏服務觀念,責任意識淡薄,官僚主義作風濃厚,說到底是一種“消極腐敗”。這種“消極腐敗”盡管與那些明顯觸犯法律的貪污受賄犯罪行為有一定區別,但同樣損害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官場“庸懶散”綜合征有著很強的傳染性,極易蔓延傳播,像一種病毒,侵蝕黨和政府的肌體。
整治為官不為必須形成強有力的機制,強化問責力度。通過實施作風公開評議、強化社會監督、重大決策部署督查問責、機關職能轉變、抓好正反典型、把紀律挺在前面、目標績效管理、素質能力提升和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機制等舉措,倡導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建設好激濁揚清、優勝劣汰的好環境,加強懲戒力度,對“慢作為、庸作為、懶作為”行為曝光并讓其“下崗”、降級,形成一種讓“為官盡責”者升得了遷、讓“為官不為”者過不了關的好機制。
我們在為貴州省安順市紀委對不作為干部進行問責點贊的同時,更是希望將問責干部分管不嚴、不作為這一方式常態化,只有這樣,才能讓今天的“為官不為”,成為明天的“為官不易”,才能激勵更多想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干部大顯身手。
為官不為,浪費國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僅不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群眾發家致富,反而還浪費掉國家的大批資源,致使群眾關系進展,帶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所以對在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的干部我們要進行嚴格的問責,給有作為的干部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展現他的才能,從而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環境。
沒有問責就難有作為,對李志剛、潘興隆兩名縣處級干部嚴肅問責,就是要使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倒逼責任落實,推動管黨治黨不斷從“寬松軟”走向“嚴實硬”。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