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黨組織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方式,大力實施思想筑邊、組織固邊、富民興邊、幫扶強邊、共建穩邊“五邊行動”,以抓黨建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打造“北疆基層黨建長廊”亮麗風景線,讓黨的旗幟在祖國北疆高高飄揚。(新華網 2017年3月1日)
我沒有到過內蒙古,但我知道那里很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我讀過的最美的詩篇;“我愛你,塞北的雪,飄飄灑灑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軀,裝扮銀光閃閃的世界……”1983年,彭麗媛身穿白色毛衣,扎著條大辮子,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深情地演唱。這是我聽過的最美的歌。
今天,在錫林郭勒大草原上,黨旗迎著北風高高飄揚,讓內蒙古更加美麗。
強基固本,讓黨旗像花兒一樣開遍蒙古包。“流動黨校”為牧區黨員“充電”“補課”、筑牢思想根基。烏拉特中旗溫更鎮哈日朝魯嘎查敖其爾那順家,感受到的卻是一片暖意融融。寬敞、亮堂的蒙古包里,多名身著各色蒙古袍的黨員、群眾正圍坐一圈,聚精會神地聽著由烏拉特中旗旗委黨校武麗君老師主講的關于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黨課;“黨員中心戶”,上聯黨支部、下聯黨員和牧戶。為打通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內蒙古在牧區每個嘎查確定4—5個黨員中心戶,每名黨員中心戶聯系15公里半徑之內的黨員和牧戶,確保黨員中心戶積極發揮作用,使支部、黨員、群眾“無縫銜接”。
黨員引領,催開脫貧致富的金銀花。邊疆安,則民心安;邊疆穩,則社會穩;邊疆富,則國家富。要實現邊疆地區的和諧穩定,離不開群眾的發家致富。邊境盟市和旗市“幫扶強邊”,推動邊境地區農牧戶的脫貧致富。目前為止,內蒙共選派3297名干部駐邊境嘎查村開展幫扶工作,投入扶貧資金100多億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8448個,覆蓋2834個貧困嘎查村,40.4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脫貧致富的金銀花遍地開放,從呼倫貝爾市達賚蘇木的那仁滿都拉2016年幫助10戶貧困牧戶還貸款22萬元,到巴彥哈達蘇木的白音塔拉為牧民建立300平方公里的擠奶平臺,再到額濟納旗東風鎮的巴音吉格勒為牧民爭取蓋羊圈的資金補貼……黨員中心戶正成為帶領身邊黨員、牧戶脫貧攻堅的積極力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抓基層、打基礎,是一項長遠之計、固本之舉。內蒙古織密黨的基層組織、建強黨的基層陣地,把黨的‘神經末梢’延伸到邊境最前沿、延伸到草原最深處,讓我們看見黨旗輝映下,北疆更加美麗富饒。
(作者單位:四川省鹽亭縣教育體育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