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代表委員們表示,要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夯實農業這個基礎。(人民日報2017年03月10日)
唐代李世民說過:“食為人天,農為正本”。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國是人口大國,要保證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農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至關重要。因此,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夯實農業基礎具有意義重大。
一是發展現代農業。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目前,我國還有部分地區以落后的傳統農業為主,勞動率低下,基本上處于靠天吃飯的局面。而現代農業是用現代物質技術武裝起來的精細農業,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改變了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在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現代化一定要把握時代的脈搏,瞄準國際市場,找準先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的合作社形式轉變,從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打造品牌效應。“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做優品質打品牌,推進農產品深加工,生產優質的特色農產品。例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種養循環示范場建設。充分發揮現有農業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實現農業綜合效益穩步增長。大力推動特色農業步入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軌道。
三是推進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是應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的關鍵點。發展農業,要想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品的商品率,推動整體效益,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因此,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對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至關重要。
(作者地址:高縣雙河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