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今年是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問題不僅是時間壓力,更關鍵的是脫貧質量。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則強調,脫貧時間表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就是要確保不摻水。(3月10日 新華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將精準扶貧形象地比喻為“繡花”,不僅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全面消除貧困的堅定信念和決心,更傳達了打贏中國脫貧攻堅戰需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做細做實的“繡花精神”。
繡花精神,意蘊深遠,精準定位,因人而異。脫貧攻堅需對貧困戶致貧原因、年齡結構進行準確分析,從而根據致貧原因尋找致富之路,這就要求必須對貧困戶和幫扶干部都精準定位。一方面定好貧困戶的位,明確貧困戶貧在哪里,困在哪里。入戶了解、走訪鄰里、實地勘察,必須全方位深入,精準識別,切不能真貧不知,真富卻扶。另一方面定好幫扶干部的位,幫扶干部不是“送財童子”,而是要像許遜一般會“點石成金”,像毛豐美一般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習近平曾言:“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幫扶干部要幫助貧困戶堅定信心,鏟挖窮根,切實做到幫助貧困戶“造血”而不是“輸血”。
繡花精神,意蘊深遠,針法多變,因地制宜。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要因地制宜,打造出個性精準之路,實現自己的特色脫貧。首先要識貧之根源,在貧中發現寶貝。貧字,分貝也,只要具體分析,寶貝就能從貧中閃亮出來,可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方法,可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可發現已有特色產品的優勢,數不盡數,寶貝可得。其次創脫貧之方法,方法打造新天地。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時代,只要理念更新,必然天地寬,創新打造思路,協調打造溫暖,綠色實現升華,開放打造海闊,共享創造奇跡。再次打攻堅之戰術,實現長效脫貧。這個攻堅戰術貴在常抓不懈,貴在日久天長,貴在鍥而不舍。筆者認為,在脫貧攻堅戰中,抓住關鍵因素作為牛鼻子,扎實推進,埋頭苦干,攻堅破難,實現突破,打造奇跡,讓群眾增加了獲得感,幸福感,必可在致富道路上揚帆遠航。
繡花精神,意蘊深遠,做細做實,方成大器。繡花是門藝術活兒,將設計圖案成功付諸于針法,做實做細的態度是首要前提。一方面,幫扶干部要多收集、細考量,在扶貧工作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例如溝通是否到位,解決問題是否換位思考,這都是需要細細打磨的。還有諸如目前扶貧機制、體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可以在工作過程中時時進行更新,進行修正,這些都是細節,但將細節累積起來,將小事做細做實,就能為脫貧攻堅的大樓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不僅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更要做細做實,用好“繡花精神”,確保脫貧不“摻水”。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大橋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